鲁质的意思、鲁质的详细解释
鲁质的解释
粗放,质朴。 宋 王禹偁 《滁州全椒县宝林寺重修大殿碑》:“直书事实,辞句鲁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魏野诗》:“见其风貌鲁质。”
词语分解
- 鲁的解释 鲁 (魯) ǔ 愚拙,蠢笨:愚鲁。粗鲁。鲁莽。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中国山东省的别称。 姓。 笔画数:; 部首:鱼; 笔顺编号:
- 质的解释 质 (質) ì 本体,本性: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 朴素,单纯:质朴。质直。 问明,辨别,责问:质疑。质问。质询。对质。 抵
专业解析
“鲁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非固定词汇组合,属于临时性搭配或古汉语中较少使用的表达。从单字释义分析:
-
鲁(lǔ):
- 本义指愚钝、笨拙,如《论语·先进》中“参也鲁”;
- 引申为粗野、莽撞,如“鲁莽”;
- 古代亦为周代诸侯国名,今山东省简称。
-
质(zhì):
- 指事物的根本属性,如《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
- 可表示朴实、未经修饰的状态,如“质朴”;
- 另有“抵押”“对证”等引申义。
组合后的“鲁质”可能有两种解读方向:
- 贬义表达:形容人兼具鲁钝与固执的特质,常见于古文献对性格缺陷的批评;
- 中性描述:指代未经雕琢的原始状态,类似“粗犷质朴”,如《文心雕龙》评某些文体“辞直义畅,鲁质可见”。
因该词未收录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词典》等权威辞书,建议使用者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含义,或优先选择“鲁钝”“质朴”等规范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鲁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基本含义
- 粗放、质朴
这是该词在古籍中的核心含义,多用于形容文风或人物风貌的朴实无华。例如:
- 宋代王禹偁在《滁州全椒县宝林寺重修大殿碑》中提到“辞句鲁质”,指文章直白简练。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中描述魏野“风貌鲁质”,强调其自然不加修饰的形象。
二、现代引申义
- 粗鲁、缺乏修养(需谨慎使用)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言谈举止粗俗”,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对“鲁”字单独含义(如“鲁莽”)的引申。需注意这一解释的权威性较低,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其他关联信息
- 姓名学中的含义:现代取名时,“鲁质”可能被赋予“正直坚强”“明辨是非”等积极寓意,但属于衍生文化现象,与原始词义无关。
- 词源解析:
- “鲁”本义为迟钝、质朴(如《论语》中“参也鲁”),后引申为地域名(山东简称);
- “质”指本质、朴素,二者组合强调内在的朴实特质。
总结建议
在文学或历史研究中,建议以“粗放、质朴”为基准释义;若遇到现代语境中“粗鲁”的用法,需结合上下文并注意其非权威性。可参考汉典()或古籍原文(如王禹偁、王士禛著作)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阿从邦君暴公子比居不大点不如惨悴测划长属錞于出窍从中鹾策倒文倒屣等歇德意志帝国耳濡目及封禅藳敷天赅括国谷杭筏亨衢胡簏娇妙椄槢即景久慕就蓐局域网巨枣闚伺略诱力勤留目陇首巃嵸秘近孥儿拼写起缘缺折屈柔三邪三语掾捎马神鬼难测身计施教刷毛署尾锁士素舒拖金委紫僞庭文曲咸擢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