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錞于的意思、錞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錞于的解释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古代一种铜制乐器

详细解释

古代乐器。青铜制。形如筒,上圆下虚,顶有纽可悬挂,以物击之而鸣。多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盛行于 东周 和 汉 代。《国语·晋语五》:“战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 韦昭 注:“錞于,形如碓头,与鼓角相和。”《周书·斛斯徵传》:“又乐有錞于者,近代絶无此器,或有自 蜀 得之,皆莫之识。 徵 见之曰:‘此錞于也。’众弗之信。 徵 遂依 干寳 《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嘆服。” 清 赵翼 《观西洋乐器》诗:“錞于丁且寧,磬折柎復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錞于(读音:chún yú),是中国古代一种青铜铸造的打击乐器,属军乐器类,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名称来源于其形制和功能特征:“錞”有聚集、厚重之意,“于”为象形,描绘其腔体形态。

核心释义与特征

  1. 形制结构

    錞于整体呈椭圆筒形,肩部宽大隆起,腰部内收,底部中空平口。顶部中央设钮,常见虎形钮(象征军威)或环钮,用于悬挂。器身高度约40-70厘米,重约10公斤,表面多饰有云雷纹、兽面纹等青铜器典型纹样。

  2. 功能与用途

    主要用于军事指挥,《周礼·地官·鼓人》载:“以金錞和鼓”,即錞于与鼓配合使用,通过浑厚悠长的音声传递行军、进退信号。其低频声响穿透力强,适合战场环境,亦见于祭祀仪式。

  3. 历史实证

    考古发现证实其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山东地区。如山东沂水刘家店子春秋墓出土的虎钮錞于,纹饰精美,钮部猛虎造型彰显威仪,为研究古代军乐制度的实物证据。

权威文献佐证

文化意义

錞于作为“金器之首”,体现了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技术与军事文化的结合,其虎钮设计反映古人对图腾力量的崇拜,亦是研究古代战争通讯方式的重要物证。

网络扩展解释

“錞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打击乐器,主要用于军事和祭祀活动。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与用途

2.形制特征

3.历史沿革

4.发音与名称争议

5.文化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物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贵州西汉虎钮铜錞于)及(文献考据)。

别人正在浏览...

安福国会婢仆避迁渤涌操宰澶湲驰辩痴突楚妆存亡捣蛋鬼烦察负袟骇鸡犀汗竹好情豪幸还不能蛟鑪畿丞济代诫勖击奸金刚努目锦缘开发银行糲饭另眼看戏溜光罄尽谬失拿下马内力作用农场旁録婆娑起舞前构欠折牵役起茶七贫七富泅戏全备鋭骑桑秧伤忡沈卧宿容挞罚擡轿子傥使徒奏刓渎兦聊王子侨倭妥五袴谣误用险诨险妄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