錞于的意思、錞于的详细解释
錞于的解释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古代一种铜制乐器
详细解释
古代乐器。青铜制。形如筒,上圆下虚,顶有纽可悬挂,以物击之而鸣。多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盛行于 东周 和 汉 代。《国语·晋语五》:“战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 韦昭 注:“錞于,形如碓头,与鼓角相和。”《周书·斛斯徵传》:“又乐有錞于者,近代絶无此器,或有自 蜀 得之,皆莫之识。 徵 见之曰:‘此錞于也。’众弗之信。 徵 遂依 干寳 《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嘆服。” 清 赵翼 《观西洋乐器》诗:“錞于丁且寧,磬折柎復击。”
词语分解
- 錞的解释 錞 ú 古代一种铜制的军乐器,形如圆筒,上大下小,顶上多作虎形钮,可悬挂,常与鼓配合:“以金錞和鼓。” 靠近。 笔画数:; 部首:釒; 笔顺编号:
- 于的解释 于 ú 介词(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c.对,如“勤于学习”;d.向,如“出于自愿”;e.给,如“问道于盲”;f.自,从,如“取之于民”;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h.表
网络扩展解释
“錞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打击乐器,主要用于军事和祭祀活动。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与用途
- 军事乐器:錞于常与鼓配合使用,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其声低沉浑厚,可远距离传递信号。
- 祭祀功能:部分场合也用于祭祀仪式,与礼乐文化相关。
2.形制特征
- 整体结构:形如椭圆筒状,上阔下窄,顶部有钮(多为虎形或马形),底部中空。
- 尺寸与纹饰:以贵州出土的西汉虎钮铜錞于为例,通高约45厘米,顶盘直径22-24厘米,器身常饰有鱼纹、五铢钱纹等符号。
3.历史沿革
- 盛行时期: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东周和汉代为其使用高峰。
- 文献记载:《周礼》《国语》等古籍均有提及,如《国语·晋语五》载“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
4.发音与名称争议
- 读音:主流读作“chún yú”,但部分文献标注为“duì yú”。
- 别名:亦称“錞釪”,因钮部多铸虎形,故有“虎钮錞于”之称。
5.文化意义
- 军事象征:体现了古代战争中声讯传递的智慧,是研究先秦至汉军事制度的重要实物。
- 工艺价值:青铜铸造技术及纹饰设计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与审美取向。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物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贵州西汉虎钮铜錞于)及(文献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錞于」这个词源于古汉语,现在已不常用。它的意思是「剃去」或「修整」,常用来形容修剪、整理、整顿等活动。我们来看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金钅、于
笔画数:18画
这个词的繁体字为「鐫於」,与简体字的写法相似,只是多了一点点笔画。
古时候,「錞于」的写法可能与现在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也是由金钅和于这两个部首组成。
下面是一些使用「錞于」的例句:
1. 在新年前夕,人们会清扫房间、换上新的窗帘,以錞于新的一年。
2. 老师请同学帮忙整理教室,以錞于更好的学习环境。
3. 公司正在錞于内部管理制度,以提高工作效率。
关于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由于「錞于」是一个较罕见的词汇,它的相关信息和词组不太常见,因此很难提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