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藳的意思、封禅藳的详细解释
封禅藳的解释
(1).本谓 司马相如 奏言封禅事的遗书,后泛指上奏的遗稿。 宋 陈傅良 《挽尤延之尚书》诗之三:“遗奏定留封禪藳,凭谁吹送九重天。”
(2).泛指遗书。 宋 林景熙 《哭伯氏》诗之二:“旧篋已无封禪藳,独怜渴病似 文园 。”参见“ 封禪文 ”。
词语分解
- 封的解释 封 ē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封闭。密封。封口。封存。封条。封贮。封面。封底。封锁。封顶。冰封雪飘。封山育林。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封。赏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封侯。封君(领有封地
网络扩展解释
“封禅藳”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本义:原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临终前撰写的《封禅文》,这是他向汉武帝建议举行封禅大典的遗稿。后引申为臣子呈递君王的奏章遗稿,尤其是涉及国家礼仪的重要文书。
- 广义延伸:在文学语境中,也可泛指个人遗留的书稿或遗作,如宋代林景熙《哭伯氏》诗中用“封禪藳”代指亡兄的遗书。
二、词源与结构
- 拼音:fēng shàn gǎo(注音:ㄈㄥ ㄕㄢˋ ㄍㄠˇ)。
- 构词:
- 封禅: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仪式(“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 藳:同“稿”,指文稿。组合后特指与封禅相关的文书。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诗词中,形容重要人物临终前留下的奏章或著作。例如宋代陈傅良诗句“遗奏定留封禪藳”,即以司马相如的典故暗喻逝者留有未竟的治国建言。
四、关联知识补充
封禅仪式本身起源于夏商时期,是帝王彰显功绩、祈求国泰民安的盛大典礼,以泰山为主要举行地。司马相如的《封禅文》因文采与政治意义并重,成为后世类似文书的典范,故“封禅藳”逐渐演变为代称。
如需进一步了解“封禅”的具体流程与文化意义,可参考、5、8、9中的详细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封禅藳:这个词是指中国古代对于天子或皇帝行封禅之礼的场所。下面是关于封禅藳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封禅藳的拆分部首是封(部首:寸)和藳(部首:艸,又称为草头);它的总共有16画。
来源:封禅藳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仪式,封禅仪式是一种崇拜自然、祭祀天地之神的仪式,表示对天子的至高崇拜和尊崇。封禅藳在历史上被用作举行这一仪式的地方。
繁体:封禅藳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封禪藳」。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封」这个字的写法较为繁琐,由堇、炬、鬲、上、彡、音部依次组成。「禅」这个字的古代写法由一丨,二穴,彐,共四个部首组成。而「藳」这个字在古代的写法较简单,由艸部和高部组成。
例句:在古代,封禅藳是皇帝举行封禅仪式的地方,用以向神灵祭祀,以祈求国家的安宁和国泰民安。
组词:封禅仪式、封禅典礼、封禅山、封禅道等。
近义词:封山、封土、封神等。
反义词:解封、开禅、开壳等。
希望以上回答满足了你的要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继续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