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倒屣的意思、倒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倒屣的解释

亦作“ 倒屧 ”。1.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时 邕 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 粲 在门,倒屣迎之。 粲 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 曰:‘此 王公 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唐 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鲁望》诗:“敲门若我访,倒屣欣逢迎。”屣,一本作“ 屧 ”。 元 任昱 《折桂令·同友人联句》曲:“既有当壚,毋劳倒屣,便可投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吾辈得施为,正好谈心花底;兰友瓜戚,门外不须倒屣。”

(2).指从坐席上匆忙避开。《西京杂记》卷二:“ 衡 邑人有言《诗》者, 衡 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倒屣”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典故色彩的词语,其核心含义为因急切迎接客人而将鞋子穿倒,形容待客热情或求贤若渴的态度。该词源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载的东汉蔡邕“倒屣迎之”故事,后成为经典文化意象。具体释义如下:

一、字面释义

“倒”指颠倒、反向,“屣”即鞋子。《汉语大词典》解释为“穿反了鞋子”,强调动作的匆忙与急切。这一行为在古代礼仪中属于失态之举,却反向凸显了主人对来客的极度重视。

二、典故溯源

《三国志》记载,蔡邕听闻才子王粲到访,匆忙间“倒屣”出迎,宾客皆惊。此典故被《世说新语》《后汉书》等多次引用,成为礼贤下士的典型事例。唐代李商隐诗句“倒屣惊逢客”进一步强化了该词在文学中的情感张力。

三、现代语义拓展

现代汉语中,“倒屣”除保留“热情迎客”本意外,还衍生出对人才或机遇的珍视。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将其释为“形容求才心切”,常见于政论文章或企业宣传语中。在语言学层面,该词属于“动作代心理”的借代修辞,通过具象动作传递抽象情感。

网络扩展解释

“倒屣”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历史典故

出自《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东汉学者蔡邕听闻王粲(著名文学家)来访,激动得来不及穿好鞋子,倒穿着鞋出门迎接。后以此比喻主人热情待客,甚至因急切而失态。


引申含义

  1. 热情迎客:
    主用于形容对宾客的极度重视和热忱,如“倒屣相迎”。
    :唐代皮日休诗“敲门若我访,倒屣欣逢迎”即用此意。

  2. 匆忙避席(较少见):
    部分资料提到可指因慌乱从坐席上匆忙避开,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使用场景


注意

若需更深入的历史背景或例句分析,可参考《三国志》相关篇章或古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白芩备细冰瓶孱昏冲眇吹毛攒蹄丹萤道场捣衣石底货儿童之见樊圃吠奢風簷刻燭富室大家拱廊关戾鬼号袿袍骨子海德堡大学鹤使和奏检缚噍噍脚资经济开发区厥逆巨鹿侯客商拉折莲境泠泠民徒逆人秾秾女倡澎汃泼泼撒撒蒲包浅话启惕泉里饶衍日久岁长日珠山简兴少纵即逝事绩树功扬名宿营堂燕腾闪秃树威姑窝头武部香侣淅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