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屈柔的意思、屈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屈柔的解释

曲意柔顺。 汉 刘向 《列女传·柳下惠妻》:“屈柔从容,不强察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屈柔”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需从单字本义及历史语用中解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记载“屈”本指弯曲肢体,引申为降服、妥协,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杜预注“言宁使薄屈於人”;“柔”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木曲直也”,段玉裁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后衍生出温顺、不刚硬之意。

二字组合的“屈柔”可作两种解读:

  1. 物理形态层面:指物体兼具弯曲与柔韧双重特性,如《考工记》“揉輈欲弧而无折”郑玄注描述的弓辕制作工艺,需达到刚柔相济的状态。
  2. 性格特质层面:形容人在坚持原则时采取迂回策略,如《礼记·儒行》“柔而不挠”孔颖达疏所指的“性和柔而心不可屈”,这种特质在《战国策》记载的纵横家外交辞令中多有体现。

需注意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注释及训诂学研究,现代使用多局限于学术讨论。研究该词时可参考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及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解字注》等权威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屈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含义
    屈柔指曲意柔顺,即在面对压力或权威时,通过妥协、顺应而非对抗的方式应对。它强调在逆境中保持柔软、灵活的态度,既有“屈服”的被动性,也包含“柔韧”的适应性。

  2. 出处与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刘向的《列女传·柳下惠妻》:“屈柔从容,不强察兮”,描述柳下惠之妻以柔顺从容的姿态处世,不强行苛察。另在《韩诗薛君章句》中也有提及,形容德才兼备者的进退有度。

  3. 使用场景与情感色彩

    • 中性偏消极:多用于描述因外界压力而违背本意的顺从,如“屈柔从俗”。
    • 特定褒义语境:若强调灵活应对而非懦弱,则带有智慧色彩,例如形容“手掌屈柔自如”表现虔诚祈求。
  4. 近义与反义词

    • 近义词:委曲求全、柔若无骨
    • 反义词:宁折不弯、刚正不阿
  5. 例句参考

    • 古例:“屈柔从容,不强察兮”(《列女传》)。
    • 今用:“他屈柔处世,化解了矛盾”。

提示:该词需结合语境理解,既可体现生存智慧,也可能暗含妥协性,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情感倾向。

别人正在浏览...

安种败德白垩白喉白鹄百啭碧华冰眸长兹臭味相投词传搭钩雕戈敌后地球资源卫星犯分凤翅风笈高陵葛子光辉灿烂錧籥过杀号令如山怀表还家壶卢昏主枷禁家亲嘉议急带九河攫金不见人乐逸连滚带爬疠疵厉响漏失侣伴茂渥眉目不清内恕频传千里莼羹青亭情投意洽七星灯桑户棬枢设身处地失踪霜橘叔度孰若听唤头厅头头是道涂泥窝留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