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質的意思、魯質的詳細解釋
魯質的解釋
粗放,質樸。 宋 王禹偁 《滁州全椒縣寶林寺重修大殿碑》:“直書事實,辭句魯質。”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八·魏野詩》:“見其風貌魯質。”
詞語分解
- 魯的解釋 魯 (魯) ǔ 愚拙,蠢笨:愚魯。粗魯。魯莽。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西南部。 中國山東省的别稱。 姓。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質的解釋 質 (質) ì 本體,本性:物質。流質(流動的不是固體的東西)。實質。質言(實言)。沙質。本質。質點。品質。性質。素質。資質。 樸素,單純:質樸。質直。 問明,辨别,責問:質疑。質問。質詢。對質。 抵
網絡擴展解釋
“魯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 粗放、質樸
這是該詞在古籍中的核心含義,多用于形容文風或人物風貌的樸實無華。例如:
- 宋代王禹偁在《滁州全椒縣寶林寺重修大殿碑》中提到“辭句魯質”,指文章直白簡練。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中描述魏野“風貌魯質”,強調其自然不加修飾的形象。
二、現代引申義
- 粗魯、缺乏修養(需謹慎使用)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言談舉止粗俗”,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魯”字單獨含義(如“魯莽”)的引申。需注意這一解釋的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其他關聯信息
- 姓名學中的含義:現代取名時,“魯質”可能被賦予“正直堅強”“明辨是非”等積極寓意,但屬于衍生文化現象,與原始詞義無關。
- 詞源解析:
- “魯”本義為遲鈍、質樸(如《論語》中“參也魯”),後引申為地域名(山東簡稱);
- “質”指本質、樸素,二者組合強調内在的樸實特質。
總結建議
在文學或曆史研究中,建議以“粗放、質樸”為基準釋義;若遇到現代語境中“粗魯”的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并注意其非權威性。可參考漢典()或古籍原文(如王禹偁、王士禛著作)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魯質》的意思
《魯質》是一種描述一個人的品德或性格的詞語,意指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純真樸實、樸實無華。魯指的是心地純真善良,質則表示品性樸素、真實可靠。
拆分部首和筆畫
《魯質》的拆分部首是魚字旁,部首偏旁為魚。魯字的筆畫為9畫,質字的筆畫為8畫。
來源
《魯質》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魯人敬鬼神而遠之,旁鬼神而近之。”這句話中的“魯人”指的是魯國的人民,由于以魯國人民所具備的樸實、真誠的品德特點,後來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為魯質。
繁體
《魯質》的繁體字為「魯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魯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在篆書時期,魯字的寫法為「魯」,而在隸書時期,魯字的寫法為「魯」。質字在古代寫法中相對保持較為穩定,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
例句
1. 他的魯質讓人感到親近和信任。
2. 她的魯質使她在朋友中擁有很高的聲譽。
組詞
魯厲、魯莽、質樸、讨好、不虛、不矯、忠厚、真摯
近義詞
淳樸、樸實、真誠、純真、善良
反義詞
狡猾、虛僞、欺詐、奸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