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魯質的意思、魯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魯質的解釋

粗放,質樸。 宋 王禹偁 《滁州全椒縣寶林寺重修大殿碑》:“直書事實,辭句魯質。”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八·魏野詩》:“見其風貌魯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魯質”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非固定詞彙組合,屬于臨時性搭配或古漢語中較少使用的表達。從單字釋義分析:

  1. 魯(lǔ):

    • 本義指愚鈍、笨拙,如《論語·先進》中“參也魯”;
    • 引申為粗野、莽撞,如“魯莽”;
    • 古代亦為周代諸侯國名,今山東省簡稱。
  2. 質(zhì):

    • 指事物的根本屬性,如《禮記·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
    • 可表示樸實、未經修飾的狀态,如“質樸”;
    • 另有“抵押”“對證”等引申義。

組合後的“魯質”可能有兩種解讀方向:

因該詞未收錄于《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新華詞典》等權威辭書,建議使用者根據具體語境判斷含義,或優先選擇“魯鈍”“質樸”等規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魯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粗放、質樸
    這是該詞在古籍中的核心含義,多用于形容文風或人物風貌的樸實無華。例如:
    • 宋代王禹偁在《滁州全椒縣寶林寺重修大殿碑》中提到“辭句魯質”,指文章直白簡練。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中描述魏野“風貌魯質”,強調其自然不加修飾的形象。

二、現代引申義

  1. 粗魯、缺乏修養(需謹慎使用)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言談舉止粗俗”,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魯”字單獨含義(如“魯莽”)的引申。需注意這一解釋的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其他關聯信息

總結建議

在文學或曆史研究中,建議以“粗放、質樸”為基準釋義;若遇到現代語境中“粗魯”的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并注意其非權威性。可參考漢典()或古籍原文(如王禹偁、王士禛著作)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安拜觐白漠百聽不厭碧潋不栖不融昌舒乘策癡兒騃子怆恻串狎得休便休德意鋒铄孤伶伶浩然之氣宦味歡言昏懵監典潔祀盡場兒錦鱗救世浚壍冷酷憐遇凜若冰霜六醴濾水羅馬苑妙節木俑畔盟疲薾千裡駒漆雕凄涼調清懿虬獸屈首衽裳三端三顧草廬三觞騷托托上不正,下參差商葩舍館噬負實感事與心違私枭通材達識忘恩負義問寝我慢勿用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