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的意思、寄托的详细解释
寄托的解释
(1) [entrust to the care of sb.;leave with]∶委托别人照料
寄托侍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寄托孩子给别人看带
(2) [place hope on]∶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3) 托身,安身 [settled place for life;take shelter;settle down]
无可寄托。——《荀子·劝学》
详细解释
见“ 寄託 ”。
词语分解
- 寄的解释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怀。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虫。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寄信。寄钱。 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子。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 托的解释 托 ō 用手掌承着东西:两手托着下巴。 陪衬,铺垫:衬托。烘托。 承着器物的东西:托盘。 寄,暂放:托身;托迹(均指遁居深山寄身于世外,以逃避世事)。 请别人代办:委托。拜托。嘱托。 借故推委或躲闪:
网络扩展解释
“寄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tu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层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本义:指心灵的依靠或精神慰藉。
当人感到迷茫、悲伤或不安时,会将情感或希望转移到某种事物或人身上,以缓解负面情绪。例如:“将情感寄托在文学创作中”。
-
具体行为:指托付照料或保管。
如:“把孩子寄托在邻居家”或“寄托行李”。
二、词义结构
- “寄”:有“寄存”“依附”之意,如寄居、寄放。
- “托”:表示“托付”“委托”,如托付、依托。
组合后,既包含物理层面的托付,也包含抽象情感或精神的转移。
三、用法与区别
-
具体用法
- 托付实物:委托他人保管或照料(如“寄托行李”)。
- 托付抽象事物:如“寄托理想”“寄托哀思”。
-
抽象用法
- 情感转移:将无法实现的愿望或情感投射到其他对象。例如:“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
- 安身之处:古文中可指容身之所,如“无可寄托”(《荀子·劝学》)。
四、同义词与对比
- 近义词:依附、寄予、托付、依靠。
- 区别:
- “依附”:侧重物理或利益上的依赖(如依附权贵)。
- “寄托”:更强调精神或情感的转移(如寄托理想)。
五、文化与社会意义
寄托是人类应对心理压力的常见方式,通过将情感投射到艺术、信仰、目标等载体,帮助维持心理平衡。例如:
- 文学创作中,作者常将思想寄托于角色()。
- 宗教信仰中,信徒将希望寄托于神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搜狗百科、汉典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 "寄托"的意思、构造和来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寄托"这个词的意思、构造和来源,以及它的繁体形式、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例句,还有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寄托"一词的意思是指将希望、情感或信任寄托于某人或某物身上,将其看作托庇的对象,期望获得安慰或关爱。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寄":部首宀 + 8画
- "托":部首手 + 8画
"寄托"的来源有两个字:
- "寄"源自于古籍《尔雅》,作为动词,表示"寄居"、"寄托"、"寄予"的意思。它还可以作为名词,表示"地址"、"社交礼物"等。
- "托"则来自《说文解字》,作为动词,表示"依靠"、"依托"、"依赖"。
"寄托"的繁体形式为"寄託"。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寄托"寄"字的右边是一个示意了手形的部分,而"托"字的上方则有一个表示住所的示意,从而强调"寄居"或"寄托"的含义。
例句:
1. 我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2. 她将她的梦想寄托在音乐上。
3. 他把他的希望寄托在家人的支持上。
相关的组词:
寄情、托付、托管、抒情、情感
近义词:
倚靠、依赖、信任、寄寓
反义词:
失望、不信任、独立、疏离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败辱百身莫赎辨别力必大不煞长裾驰惶出车殄寇簇饤弹诋旳旳董成方式副署府宅皋摇格林童话弓弝涫沸国狗徽网骄暑嘉树晶格匶路隽伟军职巨型栲掠考问掠影浮光麟符陵迟滦阳鲁二生荦荦大者湎淫明公正道茗糜脑门儿拏音朋戚沙萝卜赏罚分明伸理首先耍刺儿水丝述敍私刻漱流枕石肃寂所有品停轸腿码文公帕洿耻响遏行云小百姓消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