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行的意思、砥行的详细解释
砥行的解释
砥砺品行,修养道德。《史记·伯夷列传》:“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王》:“ 舜 禹 本以白衣砥行显名,升为天子,虽復更制,不如名著,故因名焉。”《北史·薛辩传》:“砥行礪心,困而弥篤,服膺教义,爰至长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飞相公》:“即日行一善,非年餘不能相準,今已晚矣。但从此砥行,则地狱中或有出时。”
词语分解
- 砥的解释 砥 ǐ 〔砥柱中流〕像砥柱山(在中国三门峡)那样屹立在黄河激流中,喻中坚人物或力量所起的支柱作用。 细的磨刀石:砥石。砥砺。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 行的解释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从事:进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网络扩展解释
“砥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通过磨砺自身品行,提升道德修养。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字面解释:“砥”指细的磨刀石,引申为磨炼、修养;“行”指行为、品行。组合后意为不断磨砺自己的行为与道德。
- 深层内涵:强调通过自我要求和实际行动,达到道德与能力的提升,常与“立名”“砺心”等词关联,体现儒家修身传统。
二、字词解析
- 砥(dǐ)
本义为磨刀石,后衍生为动词“磨炼”,如《史记》中“砥节砺行”,比喻对品格的锤炼。
- 行(xíng)
指行动、实践,强调将修养付诸实际行为,而非空谈。
三、古籍用例
- 《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普通人若想通过修养品行留名,需依附贤者才能被后世知晓)。
- 《北史·薛辩传》:“砥行砺心,困而弥笃。”(在困境中更坚定地磨砺品行)。
四、现代应用
常用于描述自我提升的过程,如:
- 教育领域:强调通过实践和反思培养品德。
- 个人成长:指在逆境中坚持修养,如“砥行不辍,终有所成”。
五、相关词汇
- 近义词:修身、砺行、砥砺品行
- 反义词:放任自流、自甘堕落
“砥行”融合了“内在修养”与“外在行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我完善的重要概念。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可参考《史记》《北史》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砥行(dǐ xíng)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砥”部的部首是“石”,表示与石头相关的意思;“行”部的部首是“彳”,表示与行走相关的意思。这个词共有13个笔画。
《砥行》一词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史记·游侠列传》,原意为对行为的谴责和警示,意味着修正和改进错误的行动,勉励人们要谨慎行事。在古代繁体汉字中,砥行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坚定地砥行于正确的道路上,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一些与砥行相关的组词包括:砥砺、修砺、从容砥行等。它们都表示通过反复摩擦来修正并提高自己的行为和品质。
砥行的近义词有:磨砺、磨炼、修炼等,它们都强调通过不断努力和训练来提升自身的素质。
砥行的反义词可以是放任、纵容等,它们表示对错误行为的放任和纵容。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