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举行乡射之礼时,以射中鹄的为获。用筹记数,左右两队所得筹多者称为贤获。《仪礼·乡射礼》:“司射復位,释获者,遂进取贤获,执以升。” 郑玄 注:“贤获,胜党之筭也。齐之而取其餘。” 贾公彦 疏:“取贤获,以筭为获,以其唱获,则释筭,故名筭为获。左右数齐,有餘则贤获。”
“贤获”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语境:
根据《仪礼·乡射礼》记载,“贤获”指古代乡射礼中的竞赛规则。乡射礼是周代礼仪活动,参与者分为两队,以射中箭靶(鹄的)为“获”,用筹计数。最终左右两队中筹数较多的一方称为“贤获”。这一含义在《汉典》等权威古籍注解中被明确记载。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有才德的人被赏识和重用”,并延伸出通过才能或品德获得荣誉的用法。例如:“他因学术贡献贤获奖项”。但需注意,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属于现代引申或误读。
贤获是一个中文词汇,用来形容人得到或取得贤明的才智或智慧。它的意思是“聪明才智得到贤明之赐”,体现了对聪明才智的赞美和崇敬。
贤获的拆分部首是贝和获,其中贝表示财富或宝物,获表示得到或收获。根据部首的意义,可以猜测出贤获的字义与宝贵的才智相关。
贤获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平津侯冯唐列传》中。在这本古代历史书中,作者为冯唐赞扬他的贤明并称他为“贤获”。贤获这个词逐渐被沿用下来,成为有关贤明才智的表达方式。
在繁体字中,贤获的写法为「賢獲」。繁体字中的「賢」表示贤明或德行高尚,「獲」表示得到或收获。
在古时候,贤获的字写作「賢穫」。这种写法在现代中文中已经不常见。
贤获在句子中的例子:
1. 他一生勤奋好学,终于贤获王座。
2. 这位科学家凭借自己的努力贤获了世界级奖项。
组词:贤者、贤良、贤明、获得、收获。
近义词:聪明、才智、智慧。
反义词:愚笨、无能、愚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