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絁的意思、黄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絁的解释

(1).黄色的粗绸。《宋史·丰稷传》:“ 稷 言:‘ 仁宗 衾褥用黄絁,服御用縑繒,宜守家法。’”

(2).道家装。 宋 陆游 《新制道衣示衣工》诗:“良工刀尺製黄絁,天遣家居乐圣时。”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剪就黄絁贪入道,携来緑綺诉嬋娟。” 清 陈维崧 《女冠子·本事》词:“黄絁剪就,慵上鸳机刺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黄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黄色的粗绸
    指一种质地较粗糙的黄色丝织品,常用于古代服饰或生活用品。例如《宋史·丰稷传》记载宋仁宗寝具使用黄絁,体现节俭之风。

  2. 道家服饰
    黄絁也指道士的黄色装束,象征道教身份。如陆游诗中提到“製黄絁”道衣,清代吴伟业作品中亦用“黄絁”描述女道士的衣着。

二、补充说明

由于搜索结果均来自低权威性网页,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进一步考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黄絁的含义

《黄絁》是一个古汉语词语,它代表着一种黄色的丝绸面料。在古代,黄絁通常被用作制作衣物或其他日常用品的材料。这种黄色的丝绸材料在古时候被认为具有高贵、典雅的特征。

拆分部首和笔画

《黄絁》这个词的部首是“糸”,它属于汉字中的一个常用部首之一。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在黄絁词中,部首糸的拼音是“mì”,读音是“mǐ”,它表示了与纺织、丝绸相关的意思。

这个词的总笔画数是12个,它的字形结构为“糸”+“黄”。

来源与繁体

《黄絁》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周代。它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乡师》一书中,作为一种黄色丝绸材料的代称。由于其材料质地的特殊性,黄絁常常在古代宫廷中被用来制作贵族的服饰。

在繁体字中,《黄絁》的写法为「黃紱」。这种写法常常在台湾、香港等地的繁体字书写中使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笔画和结构有所变化。相对于现代汉字的简化形式,古代的汉字常常更加繁琐。举个例子,在古代,《黄絁》这个词的字形是「黃絁」,它包括了更多的笔画和部件。这种字形的变化代表了汉字书写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例句

1. 他穿着一件华丽的黄絁长袍,显得非常典雅。

2. 这块黄絁面料质地非常细腻,适合制作高贵的衣物。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黄絁丝、黄絁纱、黄絁袋

近义词:黄纱、黄绸、金絲、金縷

反义词:黑絁、白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