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严肃切直。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虞 夏 之《书》浑浑尔,《商书》灝灝尔,《周书》噩噩尔。” 李轨 注:“不阿借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书与诗》:“ 扬雄 曰:‘…… 虞 夏 之《书》浑浑尔,《商书》灝灝尔,《周书》噩噩尔。’ 虞 夏 禪让,独饶治绩,敷扬休烈,故深大矣; 周 多征伐,上下相戒,事危而言切,则峻肃而不阿借。”
(2).犹谔谔。正言谏诤貌。 宋 范仲淹 《移苏州谢两府》:“此盖相公仁钧大播,量泽兼包,示噩噩之公朝,存坦坦之言路。”
(3).古朴;淳朴。 明 何景明 《七述》:“有应世之大人,秉持仁义,服被礼乐,其德温温与与,其象熙熙噩噩。量出海宇,志栖寥廓。”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时流争羡风姿,道我飘飘若神仙之侣,古道常留颜色,所云噩噩似 羲皇 上人。”
(4).肥腴貌。 清 张岱 《陶庵梦忆·严助庙》:“ 陶堰 司徒庙 , 汉 会稽 太守 严助 庙也,岁上元设供,任事者聚族谋之终岁。凡山物觕觕,海物噩噩,陆物痴痴……无不集。”
“噩噩”的汉语词典释义
“噩噩”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古雅的书面语,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固定词组“浑浑噩噩”的一部分出现。其核心含义指向一种混沌、无知无识或缺乏清醒认知的状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现代常用义)
“噩噩”形容人头脑糊涂、不明事理,或形容事物状态混沌不清、缺乏条理。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二、古义溯源
“噩噩”本义指严肃、正直的言论或态度,引申为刚直敢言的样子。
例证:汉代扬雄《法言·问神》载:“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此处“噩噩”形容《周书》言辞正直切直。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年。
三、词义演变
后世“噩噩”逐渐脱离单用,与“浑浑”结合为“浑浑噩噩”,词义转为贬义,强调蒙昧混沌、无所作为的状态。
例证:清代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批评“愚兄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而浑浑噩噩,未尝得一日安宁也”。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四、使用提示
现代汉语中,“噩噩”仅见于“浑浑噩噩”这一固定搭配,需避免单独使用。该词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形容人虚度光阴、缺乏目标或社会风气昏沉。
例:他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大学四年。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
“噩噩”的古义强调正直刚毅(如《法言》用例),而现代仅存于“浑浑噩噩”中,表混沌无知之意。其词义演变反映了语言从单音节向双音节复合词发展的趋势,且语义由褒转贬。**
“噩噩”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四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态度庄重、言辞正直,常用于形容文章或言论的严谨风格。例如汉代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到《周书》“噩噩尔”,李轨注释为“不阿借也”,即不迎合奉承。
与“谔谔”相通,表示直言劝谏、敢于争辩的态度。宋代范仲淹曾用“噩噩之公朝”形容朝廷中正直敢言的风气。
形容质朴、淳厚的风貌。明代何景明在《七述》中以“熙熙噩噩”描绘理想中的德行,清代李渔的《蜃中楼》也用“噩噩”形容上古时代的质朴。
较为少见的用法,指事物丰腴肥美的状态,多见于古文中的比喻或描写。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避免望文生义。
白翰半袜北面长绝长龙朝中措成仙出家修行藂茂酢歰黛墨酖沈丹愚抵难定执段干度化燔荡风铃浮夸风高密衮沟满壕平顾諟含污红葩皇古谎嘴还将有劫胁进近衿鞶救死扶危揫索沮诎局天促地餽送奁币猎人留后路笼肉魔手慕名而来南朝篷布浅尝辄止堑坎驱杀睿范乳驹韶舞盛情神略石囤说来话长天情蜕形屯紥望筩万口一辞洗骨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