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郑重记叙。 宋 汪藻 《<苏魏公集>原序》:“今乃尽得其书读之,可谓幸矣。故谨识其端,而归其书於 苏氏 。”
(2).谓牢记于心。 明 范景文 《先母马宜人行述》:“尔高王父以清白吏显於 郯 ,其谨识之。”
(3).郑重封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问怪所从来,令书其后以对,已乃筛灰其下,扃鐍谨识而出。”
“谨识”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特征的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构词法和历史语用分析。
一、词义解析
本义构成 “谨”表恭敬、慎重,《说文解字》释为“慎也”;“识”通“志”,《广雅》训作“记也”。组合本义指恭敬记录,如《礼记·檀弓》郑玄注:“识,记也。谨识,谓郑重记录”。
延伸语义 在文书语境中演变为谦敬用语,《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载其作为结尾敬辞,常见于明清官方文书末尾,含谦卑禀告之意。
二、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该词项,释义包含: ① 郑重记载(动词用法) ② 书信末尾敬辞(名词用法)
三、语用演变 据《汉语大词典》考释,该词经历语义窄化过程,宋代以前多作实义动词,明清时期虚化为礼仪用语,现代汉语保留两种用法,但书面语色彩浓重。
注:文献来源涉及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具体网络引用链接因版权限制未能提供,建议查阅纸质或官方电子版本获取完整释义。
“谨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ǐn shí(或jǐn zhì),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
郑重记叙
指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记录或叙述某事。例如宋代汪藻在《苏魏公集原序》中写道:“今乃尽得其书读之,可谓幸矣。故谨识其端,而归其书於苏氏”。
牢记于心
表示对某事深刻铭记,如明代范景文在《先母马宜人行述》中提到:“尔高王父以清白吏显於郯,其谨识之”。
郑重封识
指以严谨的方式封存或标记物品。宋代郭彖《睽车志》中记载:“问怪所从来,令书其后以对,已乃筛灰其下,扃鐍谨识而出”。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视为成语,解释为“谨慎小心地认识事物,对事物的真实情况有准确的认识”。例如在面对陌生事物时,提醒人们需保持审慎态度,避免轻信表面现象。
如需具体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4)及古籍引用。
爱答不理傍妻谤说倍叛犇马昌姬颤巍巍瞠瞠城堑崇深畜民词忏黨紀道德品质耳塞放刁撒泼法人财产权负重高喊溷迹昏嫚火树贾傅脚涩诘蹶嵥竖鴡鸠氏居止箜簧库仑计朗襟里旧率达没底蝱飞娩出眠牛翩翩年少破惑气臌气田启蛰券约闰双愢愢三班倒上树拔梯商务参赞上账烧指伸雪师言谥议松皮脯餹霜讬心无何乌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