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居止的意思、居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居止的解释

(1).住所。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若乃南北两居”自注:“两居谓南北两处,各有居止。” 唐 姚合 《春日闲居》诗:“居止日萧条,庭前唯药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家人喜,问其居止。便指其门户曰:‘日同巷不知耶?’”

(2).居住,停留。《后汉书·西羌传·湟中月氏胡》:“其羸弱者南入山阻,依诸 羌 居止,遂与共婚姻。”《宣和遗事》后集:“帝与从行人移置泥地湿淖中居止,因此大困。”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因趁熟来到这 南阳 宜秋山 下,盖了一间草房居止。”参见“ 届止 ”。

(3).犹言起居行动。 晋 向秀 《<思旧赋>序》:“余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 唐 孟郊 《劝善吟》:“顾余昧时调,居止多疎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居止是古汉语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居住的处所

指人定居或栖身的场所。此义项强调具体的物理空间,如房屋、宅院等。

例证:

《后汉书·逸民传》载:“居止幽僻,不交俗务。”

唐代杜甫《寄赞上人》诗:“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居止近西岳,云峰雾霭多。”

二、行为与举止

引申指人的日常行为、生活状态或处世方式,强调动态的生活轨迹。

例证:

《南史·王僧孺传》称:“居止端雅,虽见童稚,若严师焉。”

宋代王安石《与王子醇书》云:“观其居止,足知其治行之明。”


语言特征补充

  1. 词性:名词,常见于文言或书面语。
  2. 语法结构:联合式复合词(“居”与“止”均有“停留”义)。
  3. 语用色彩:具典雅性,现代汉语多用“住所”“行为”等替代。

权威参考:

释义综合自《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用例引自中华书局点校本《杜工部集》《南史》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居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结合不同文献用例可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住所
    指居住的场所或具体地址。例如:

    • 南朝谢灵运在《山居赋》自注中提到“两居谓南北两处,各有居止”。
    • 唐代姚合《春日闲居》诗云:“居止日萧条,庭前唯药苗”。
  2. 居住、停留
    表示在某地定居或短暂停留。例如:

    •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羸弱者南入山阻,依诸羌居止”。
    • 《宣和遗事》后集描述宋徽宗被囚时“移置泥地湿淖中居止”。
  3. 起居行动
    泛指日常生活行为。例如:

    • 晋代向秀《思旧赋序》提到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
    • 唐代薛莹《龙女传》中“居止”亦指日常活动。

二、文学应用

该词在古诗文中常见,如:


三、总结

“居止”既可指具体住所,也可引申为居住行为或生活状态,需结合语境理解。更多例句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扳缘痹症不忍草原瞋目张胆赤风蹈正大雪纷飞跌份丁母忧都居钝惽敦蒙笃亲肥佼废事耕事各式各样共默痯痯鳏嫠嬀汭诃排怀爱降辂贱物角持今来眷念开坼旷遗冷暖自知两上领龙睛落羽煤黑子墨缞穷形尽相七缺裙帔衽金革人面桃花蝚蠕三终商虫伸义时症双崤顺明熟事四殆宿债提奬头皮推寄屠牛外相王会相迓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