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住所。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若乃南北两居”自注:“两居谓南北两处,各有居止。” 唐 姚合 《春日闲居》诗:“居止日萧条,庭前唯药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家人喜,问其居止。便指其门户曰:‘日同巷不知耶?’”
(2).居住,停留。《后汉书·西羌传·湟中月氏胡》:“其羸弱者南入山阻,依诸 羌 居止,遂与共婚姻。”《宣和遗事》后集:“帝与从行人移置泥地湿淖中居止,因此大困。”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因趁熟来到这 南阳 宜秋山 下,盖了一间草房居止。”参见“ 届止 ”。
(3).犹言起居行动。 晋 向秀 《<思旧赋>序》:“余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 唐 孟郊 《劝善吟》:“顾余昧时调,居止多疎慵。”
“居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结合不同文献用例可具体解释如下:
住所
指居住的场所或具体地址。例如:
居住、停留
表示在某地定居或短暂停留。例如:
起居行动
泛指日常生活行为。例如:
该词在古诗文中常见,如:
“居止”既可指具体住所,也可引申为居住行为或生活状态,需结合语境理解。更多例句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文献。
《居止》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居住安定、停留不动。
《居止》的部首是屮(屮字旁),笔画数目为9画。
《居止》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它由“居”和“止”两个字组成,原本是分开使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的演变,这两个字被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词语。它代表着一个人安稳地居住在某个地方,不再移动。
《居止》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居止」。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居止》的古时候写法为「居⿱方止」,即左边是“居”字的变形,右边是“止”字。
1. 他找到了一个居止的地方,安定下来过日子。
2. 旅途劳累后,终于有一个居止的地方可以休息。
安居、落户、居住、居民、居所、安居乐业。
居停、栖身、栖息、安定、安居。
流浪、迁徙、离开、出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