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何的意思、无何的详细解释
无何的解释
(1) [soon]∶不久;很短时间之后
亡何国变。(亡通“无”。)——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
无何他二人就言归于好
(2) [nothing; nothing else]∶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自觉无何
详细解释
(1).没有什么。多指没有什么事。《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汉 中尉至,王视其颜色和……王自度无何,不发。”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无何罪。”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 东坡 笑曰:‘吾尝赠 雷胜 将军诗,曰:太守无何唯日饮,将军竞病自诗鸣。’” 陈三立 《次韵答金大润培》:“日饮无何醉乡在,探丸起死眼中谁?”
(2).不多时;不久。《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居无何,则致貲累巨万。” 唐 吴筠 《建业怀古》诗:“衔璧入 洛阳 ,委躬为 晋 臣。无何覆社稷,为尔含悲辛。”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山东篇》:“无何,﹝ 倭 ﹞以四巨舰猛进,至口外十餘里。”
(3).“无何有之乡”之省称。 唐 白居易 《读庄子》诗:“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广陵 阳羡 何足较,只有无何真我里。” 元 耶律楚材 《醉义歌》:“遥望无何风色好,飘飘渐远尘寰中。”
词语分解
- 无的解释 无 (無) ú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有 笔画数:; 部首
- 何的解释 何 é 疑问代词(a.什么,如“何人?”b.为什么,如“何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何不?”“何如?”d.哪里,如“何往?”e.发表反问,如“何乐而不为?”)。 副词,多么:何其壮哉! 姓。 何
专业解析
“无何”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
表示时间短暂,相当于“不久”、“没多久”:
- 释义:指时间过去不长,没过多久。
- 来源:此义项在古籍中非常常见。例如:
- 引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住了没多久,使者果然来召见曹参。)
- 引自《汉书·曹参传》:“居无何,参卒。” (过了不久,曹参去世。)
- 引自《聊斋志异·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 (不久,县官就以才能卓越而闻名。)
- 用法:常作时间状语,置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后续动作或事件发生在较短的时间之后。
-
表示“没有什么(事由、东西)”或“无故”:
- 释义:指没有缘故、没有事情发生,或者指没有什么东西。
- 来源:此义项相对少见,但仍有古籍用例。例如:
- 引自《庄子·知北游》:“尝相与无为乎?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寥已吾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彷徨乎冯闳,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蚵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神农隐几阖户昼瞑。蚵荷甘日中奓户而入曰:‘老龙死矣!’神农拥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曰:‘天知予僻陋慢訑,故弃予而死。已矣夫子!无所发予之狂言而死矣夫!’弇堈吊闻之,曰:‘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今于道,秋豪之端万分未得处一焉,而犹知藏其狂言而死,又况夫体道者乎!视之无形,听之无声,于人之论者,谓之冥冥,所以论道,而非道也。’于是泰清问乎无穷曰:‘子知道乎?’无穷曰:‘吾不知。’又问乎无为。无为曰:‘吾知道。’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曰:‘有。’曰:‘其数若何?’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泰清以之言也问乎无始曰:‘若是,则无穷之弗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于是泰清中而叹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无始曰:‘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问无应。无问问之,是问穷也;无应应之,是无内也。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光曜问乎无有曰:‘夫子有乎?其无有乎?’光曜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窅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无矣,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何从至此哉!’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冉求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仲尼曰:‘可。古犹今也。’冉求失问而退,明日复见,曰:‘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犹今也。’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问何谓也?’仲尼曰:‘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今之昧然也,且为不神者求邪!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子孙而有子孙,可乎?’冉求未对。仲尼曰:‘已矣,未应矣!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体。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无已。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已者,亦乃取于是者也。’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必与之莫多。狶韦氏之囿,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赍也,而况今之人乎!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能能而不能所不能。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则浅矣。’”(此段中“无何”虽未直接出现,但“无故”之义可从“无”的否定含义引申理解,在特定语境下可指“无故”、“无端”。更直接的例子需更细致检索古籍,但此义项在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中有收录。)
- 用法:通常作谓语或状语,表示否定。
“无何”的核心含义围绕“无”的否定性和时间性展开。其最常用、最典型的含义是表示时间的短暂流逝,意为“不久”。另一含义表示“没有什么(事由)”或“无故”,虽相对少见,但在特定语境下存在。理解该词需结合具体的文言文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无何”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类解释:
一、基本含义
-
表示时间短暂
作副词时,意为“不久、没多久”。例如《聊斋志异·促织》中“无何宰以卓异闻”,即“不久后县官因政绩优异而闻名”。
-
表示“没有什么”
作动词短语时,指“没有其他事”或“无关紧要”。如《荀子·天论》中“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意为“(这些现象)没什么特别含义”。
二、详细解释与使用场景
-
时间层面的“短暂”
常见于描述事件间隔,如“无何他二人就言归于好”。
近义词:须臾、俄顷。
-
事物层面的“无意义”
强调某事缺乏价值或结果,如“自觉无何”。
反义词:举足轻重、非同小可。
-
哲学引申
在“无何有之乡”(《庄子》)中,指虚无之境,但此用法需结合完整成语。
三、例句参考
- 古籍用例:
“亡何国变”(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通“无”,即“不久后国家发生变故”。
- 现代造句:
“这场仗随时会打起来,所以无论无何,我们都会离开学校”。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文言或文学创作,日常口语中较少出现。需注意语境,避免与现代汉语的“无论如何”混淆。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无何有之乡”,可参考《庄子》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眼橱保和殿博徵策套策檄伧靡车軿雌伏窜走低吟东踅西倒钝金轓车忿嫉赶饭担弓箭步光堂何水部家常茶饭搅离汲道结伙击攻积毁销骨静脉汲善汲深绠短钧天梦军衔制跨略圹野窟竉亮照撂蹶子龙凤团茶绿林强盗髦尾马如游龙盟誓目眩盘阊陪斗品供屏气慑息强记博闻齐伦轻生重义琼妃穹壑旗物矢跃手感屯如晚恋威绩猥碎无侣无生地弦索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