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佛者以身供养于佛,自6*烧其指,以示虔诚。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次有比邱 慧海 、 菩提 等八人,烧指供养。” 吴兆宜 注引《法华经》:“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墖,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珍宝而供养者。”《北史·高聪传》:“ 聪 有妓十餘人……及病,欲不适他人,并令烧指吞炭,出家为尼。” 唐 韩愈 《论佛骨表》:“﹝百姓﹞焚顶烧指,百十为羣,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倣效,惟恐后时。”烧,一本作“ 燔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烧指汉语 快速查询。
“烧指”是佛教中的一种极端修行方式,指信徒通过燃烧自己的手指或身体部位,向佛表达虔诚供养的行为。具体解释如下:
1. 定义与宗教内涵 烧指又称“燃指供养”,源于佛教经典《法华经》中记载的药王菩萨故事。信徒通过自残身体(如燃烧手指)来体现对佛的绝对奉献,认为这种极端苦行能积累功德、消除业障。
2. 历史文献记载 南朝陈代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提到僧人“烧指供养”,《北史·高聪传》也记载了相关行为。佛教经典《法华经》明确将燃指供养视为比物质供养更殊胜的修行方式。
3. 现代观点 这种行为属于佛教早期极端苦行传统,现代佛教普遍不提倡。中国佛教协会明确反对自残式修行,认为真正的修行应注重心灵觉悟而非身体伤害。
4. 延伸意义 在文学语境中,“烧指”常被引申为极度虔诚或牺牲精神的象征,但需注意其宗教背景的特殊性,不可简单效仿。
《烧指》是一个成语,意指经历过痛苦和困难后变得坚强,具有毅力和韧性的品质。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的手指经过火炉的烧烤后,变得更加坚硬、有力。
《烧指》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火和手,火是指火炉,手是指人的手。它的总笔画数是11画(火3画,手8画)。
《烧指》最早出现在《旧唐书·柳公权传》中的记载。“烧指”在此处用来形容柳公权辛勤劳作,寒暑不辞的精神风貌。
繁体字为「燒指」。
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古时候《烧指》可以写作「燒指」或「燒指」。
1. 他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变得坚强如烧指。
2. 没有经历过苦难,你怎么能够拥有烧指的精神?
3. 只有烧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含义。
有关《烧指》成语的组词有烧心、烧肝、烧肺等,这些词都用来形容人经受折磨或执着追求的状态。
近义词有力坚毅、坚强不屈、不怕吃苦等。
反义词是软弱无力、胆小怕事、懦弱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