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委心。谓将心交托他人。《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慷慨壮烈,士人咸多贵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时车骑将军 夏侯霸 谓 嶷 曰:‘虽与足下疎阔,然託心如旧,宜明此意。’”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授縞紵以託心,示兹诚之不谬。”
(2).犹寄情。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顾兹梧而兴虑,思假物以託心。” 清 王夫之 《拟阮步兵<述怀>》诗之四十:“託心浩淼间,古今谁久留。”
“讬心”是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讬”通“托”,意为寄托、托付。因此,“讬心”可理解为:
提到“讬心”衍生成语:
以上解释基于网络搜索结果,因资料来源标注为“极低权威性”,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辞典》等权威工具书核实。若需深入分析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提供原文段落以便精准解读。
《讬心》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tuo tian/xin。
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的部首是“讠”(讠+3画),右边的部首是“心”(心+4画)。
“讬心”的源自于古代汉字的写法。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字的形状、结构和意义等方面会有一些差异。现代汉字标准化之后,有些字的写法也发生了变化。
繁体字“讬心”的写法为“託心”,即部首“言”(言+7画)代替了“讠”,有着相似的意思。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更加繁复,有时候与现代的写法不尽相同。然而,现代标准化的汉字写法已经统一,并且使用较多。
如:“説话讬心”,表示一个人说话很真诚。
常用组词有:“讬情”(表达情感)、“讬愿”(寄托愿望)、“讬友”(交朋友)等。
与“讬心”相近的词语有:“信任”、“诚信”等,它们都与“讬心”有着相似的意义。
与“讬心”相反的词语有:“虚伪”、“欺骗”等,这些词语表示不真诚或欺骗他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