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鄭重記叙。 宋 汪藻 《<蘇魏公集>原序》:“今乃盡得其書讀之,可謂幸矣。故謹識其端,而歸其書於 蘇氏 。”
(2).謂牢記于心。 明 範景文 《先母馬宜人行述》:“爾高王父以清白吏顯於 郯 ,其謹識之。”
(3).鄭重封識。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問怪所從來,令書其後以對,已乃篩灰其下,扃鐍謹識而出。”
“謹識”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ǐn shí(或jǐn zhì),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
鄭重記叙
指以嚴肅、認真的态度記錄或叙述某事。例如宋代汪藻在《蘇魏公集原序》中寫道:“今乃盡得其書讀之,可謂幸矣。故謹識其端,而歸其書於蘇氏”。
牢記于心
表示對某事深刻銘記,如明代範景文在《先母馬宜人行述》中提到:“爾高王父以清白吏顯於郯,其謹識之”。
鄭重封識
指以嚴謹的方式封存或标記物品。宋代郭彖《睽車志》中記載:“問怪所從來,令書其後以對,已乃篩灰其下,扃鐍謹識而出”。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視為成語,解釋為“謹慎小心地認識事物,對事物的真實情況有準确的認識”。例如在面對陌生事物時,提醒人們需保持審慎态度,避免輕信表面現象。
如需具體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4)及古籍引用。
謹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謹慎和認識。它強調人們在行動和認知上都要非常小心謹慎,不能草率和粗心大意。
謹識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言字旁,右邊的部首是心字旁。言字旁表示與言語有關,心字旁表示與内心有關。
謹識的拆分筆畫如下:
謹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作為一個詞語,謹識并沒有繁體字形式,因為繁體字主要存在于繁體字書寫系統中,而謹識一詞多數使用簡體字書寫。
在古代,謹和識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将謹寫為「謹」,識寫為「識」。這種寫法更加複雜,使用了一些額外的筆畫。
以下是一些使用謹識的例句:
謹識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這些詞語都圍繞着小心、謹慎和注意的概念展開,但在具體意義和用法上有所區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