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树的意思、火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树的解释

(1).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晋 傅玄 《庭燎》诗:“枝灯若火树,庭燎继天光。” 唐 白居易 《山枇杷花》诗:“火树风来翻絳燄,琼枝日出晒红纱。” 清 陈维崧 《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诗:“万点水花笼夜碧,半巖火树落春红。”

(2).指用竿架装饰的焰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谐谑·贾实斋宪使》:“逼岁欲造火树,正需此(指火药),愿转乞少许。”

(3).比喻繁盛的灯火。 唐 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看灯》诗:“ 蓟门 看火树,疑是烛龙然。” 宋 张宪 《鹊桥仙》词:“星桥火树, 长安 一夜,开红莲万蕊。” 明 唐寅 《观鳌山》诗之二:“凤蹴灯枝开夜殿,龙衔火树照春城。” 陈毅 《初游青岛》诗:“巨舰泊海中,火树花若燃。”

(4).红珊瑚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珊瑚》:“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变红色者为上, 汉 赵佗 谓之火树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火树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火树原指开满红花的树木,《汉语大词典》记载其本义为“形容繁盛炽烈的花木”。现代引申为两种典型意象:

  1. 自然现象:指被火焰包裹的树木,如雷击或焚烧中的树木;
  2. 人工造景:特指用灯饰装点的树木,常见于元宵节等节庆场景。

二、引证解释 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火树银花合”的描写,开创了将灯饰比作火树的文学传统(《全唐诗》第65卷)。清代王韬《瀛壖杂志》记载上海元宵“火树万枝,金灯千盏”,印证了该意象的延续性。

三、文化内涵 《中国民俗文化大观》指出,火树在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三重象征:

  1. 节庆符号:元宵灯会的核心视觉元素;
  2. 吉祥寓意:代表光明驱邪、红火兴旺;
  3. 审美范式:形成“火树银花”的固定审美搭配。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应用词典》收录其引申用法:

  1. 城市景观:指商业区用LED灯装饰的树木;
  2. 文学修辞:比喻绚烂夺目的事物,如“霓虹火树映夜空”;
  3. 植物别称:部分地区的木棉、凤凰木俗称火树。

网络扩展解释

“火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基本含义与比喻义

  1. 字面描述
    指开满红花的树(),如古诗中“火树风来翻绛焰”(白居易)即用此意描述红花在风中摇曳的景象。

  2. 比喻壮丽景象
    形容烈火燃烧的大树,引申为壮丽热烈的场景或氛围()。例如节日灯火通明时,常用“火树银花”形容繁华夜景。


二、具体应用场景

  1. 焰火与灯火

    • 指用竿架装饰的大型焰火(),明代文献记载用火药制作“火树”。
    • 比喻密集璀璨的灯火,如唐代孟浩然诗“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然”。
  2. 植物别名

    • 红珊瑚的别称()。
    • 凤凰木的别名(),一种热带乔木,开花时满树火红。

三、常见搭配与延伸

若需更多诗词例证或植物学信息,可参考古籍《庭燎》《鹊桥仙》或植物志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把都参奏长帅车枙稠膏蕈吹紫悼心疾首定点佛道浮惰歌奏怪诬和颜悦色欢适縠帛活鱍鱍护作嘄阳金莲步抉破郡郛孔业括实临産礼品六家藰莅卤代烃箩担罗瑞卿露拍麻腐麦头蛮隶美禄没前程麋费暮槿凝涸秦冤秦筝曲圣少年行纱纱时乘适遘帅乘遂迷不窹桃夭柳媚桐竹讬生惟利是逐委运我生显盛幰衣斜晖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