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警惧的意思、警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警惧的解释

警戒恐惧。《汉书·董仲舒传》:“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论》:“ 武帝 奋其雄材大略,而从容於声色货利之境,以泛应乎一日万几之繁,而不知警惧焉,何往而非患也!” 梁启超 《五州地理大势论》:“上帝临汝,无贰尔心,先之以告诫,继之以警惧。” 老舍 《蜕》八:“铺户的人们七手八脚的把刚御下的门板又安上,而后警惧的,好奇的,立在门外,等着看飞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警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分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警惧(拼音:jǐng jù)指警戒与恐惧,包含两层含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古代典籍:

    • 《汉书·董仲舒传》提到“天出灾害以谴告之……出怪异以警惧之”,指通过异常现象警示统治者修正过失()。
    • 宋代陈亮评价汉武帝“不知警惧”,批评其沉溺享乐而忽视隐患()。
  2. 文学引用:

    • 苏轼诗句“意欲警惧骄君悛”暗含劝诫君王之意();
    • 老舍《蜕》中描述民众“警惧地观望飞机”,体现对突发危机的紧张反应()。

三、语境解析

该词多用于描述对潜在威胁的复合心理状态,既包含理性层面的戒备(如政策警示),也包含感性层面的不安(如面对灾难时的反应)。梁启超曾用“上帝临汝,先之以警惧”强调警示与敬畏的双重作用()。

四、现代适用性

如今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讨论,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可借以表达对重大风险的防范意识(如“对气候变化需怀警惧之心”)。

网络扩展解释二

《警惧》的意思

《警惧》是一个表示担忧、畏惧的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对某种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威胁感到恐惧和警戒。

《警惧》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警惧》的拆分部首为言字底边,包含9个笔画。

《警惧》的来源和繁体

《警惧》是现代汉语词语,起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其繁体字为「警懼」。

《警惧》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警惧》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没有大的变化,仍为「警惧」。

《警惧》的例句

1. 面对未知的挑战,他感到内心充满了警惧。
2. 每当夜晚来临,她对黑暗中的声音总是感到一丝警惧。
3. 这个故事让我对人性的丑恶感到了警惧。

《警惧》的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警惧不安、警惧心理、警惧感
近义词:恐惧、惊恐、畏惧
反义词:宽慰、安抚、放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