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浮薄衰落的末世。 南朝 宋 周朗 《上书献谠言》:“况乃运钟浇暮,世膺乱餘,重以宫庙遭不更之酷, 江 服被未有之痛,千里连死,万井共泣。”
(2).谓世道浮薄衰暮。《梁书·处士传·何胤》:“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浇暮”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社会风气轻浮、道德衰败的末代时期。
出处:南朝宋·周朗《上书献谠言》中提到“运钟浇暮”,形容当时社会处于衰微状态。
例句:
“况乃运钟浇暮,世膺乱餘,重以宫庙遭不更之酷……”(《上书献谠言》)
强调社会整体风气的浅薄与颓废,常用来批评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现象。
出处:《梁书·处士传·何胤》中描述“世道浇暮,争诈繁起”,反映社会纷争与虚伪。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批判性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梁书》《南史》等史书。
《浇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傍晚时分的时候浇灌田地。它比喻在关键时刻做一些必要的工作或行动。
《浇暮》的拆分部首是“氵”和“日”,部首“氵”表示与水有关,部首“日”表示与太阳有关。
单个字的《浇》有6画,《暮》有12画。
《浇暮》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诗:“鸟下拂云堆,人归鼓角悲。”这句诗描绘了人们在傍晚时分返回田地,听到远处传来鼓声和角声,意味着开始浇灌农田。
《浇暮》的繁体字是“澆暮”。
古时候,汉字《浇暮》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
他知道关键时刻要及时行动,《浇暮》不可。
浇水、浇花、浇灌、浇筑、暮色、暮年、暮然、暮霭
日暮、黄昏、傍晚、黃昏、黃道、昧
黎明、破晓、拂晓、清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