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licate;subtle;tricky]∶深奥玄妙
微妙的处境
(2) [fine]∶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弄清楚的;只有细心体会才能觉察的
其中涉及很微妙的法律问题
(3) [subtle]∶必须细心掌握,否则随时都可能出差错的
微妙的乐趣
(1).精微深奥。《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汉 赵岐 《<孟子>题辞》:“儒家惟有《孟子》閎远微妙,緼奥难见。”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 五代 齐己 《赠念法华经僧》诗:“况闻此经甚微妙,百千诸佛真祕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与之言,微妙玄远,多出意表。”
(2).指精微深奥的道理。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孟宗献 ﹞坐卧讽咏深思,已而尽得其法,下笔造微妙,再试,魁於乡、於府、於省、於御前,天下号 孟四元 。” 阿英 《盐乡杂信四》:“不知我佛如来,跑到森林中四十九日悟道时,亦曾参透此中微妙否?”
(3).谓精深复杂,难以捉摸。 茅盾 《清明前后》第四幕:“多一个人,我就不至于孤掌难鸣,而且,在微妙的关头,您又懂得怎样转换空气,把事情缓和下去。” 张洁 《沉重的翅膀》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时相当微妙。得失全在反掌之间。”
(4).精细巧妙。《孙子·用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荀子·议兵》:“兼是数国者,皆干赏蹈利之兵也,佣徒鬻卖之道也,未有贵上安制綦节之理也。诸侯有能微妙之以节,则作而兼殆之耳。” 杨倞 注:“微妙,精尽也……诸侯有能精尽仁义,则能起而兼危此数国。”
(5).犹细小。《淮南子·俶真训》:“夫挟依於跂跃之术,提挈人閒之际,撢掞挺挏世之风俗,以摸苏牵连物之微妙,犹得肆其志,充其欲。” 高诱 注:“微妙,犹细小。”
"微妙"是汉语中具有哲学意蕴的形容词,其核心含义指事物间难以言传的复杂关联性。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解释,该词包含三个层面:①精微深奥,如《史记·龟策列传》所述"参伍相征,变化无穷";②细致难察,《庄子·知北游》用"渊默而雷声"形容其隐微特质;③难以把握,《淮南子·要略》强调"精微之妙"的不可测性。
从语义演变看,《汉语大词典》指出其本义源自《老子》"玄之又玄"的辩证思维,现代用法继承古代"精微奥妙"的哲学内涵,又发展出人际关系中"心照不宣"的现代意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历时语料库显示,该词使用频率在唐宋哲学思辨时期达到峰值,当代多用于描述情感互动与技术系统的复杂性。
在语境应用方面,《古代汉语词典》列举其常见搭配:"微妙之言"指精深的论述,"情愫微妙"形容细腻情感,"局势微妙"表示复杂态势。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特别提示,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与"明显""直白"构成反义关系,常与"关系""变化""平衡"等抽象名词搭配使用。
“微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ēi miào,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微妙”一词兼具“精巧性”“深奥性”与“复杂性”,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内涵。
蚌蠧板桥綳巴吊拷璧流婢屣鱼惝惝缠扰车駮铛户驰名天下鸱鸟抽样传踏黜降春慵词条叮咬杜诗法国号方寸地扞拒弓长公侯万代沆瀣一气汗衣皇考懽娱笏带解散霁氛精切积祖老实巴焦沦落风尘卖傲厖错曼靡泥人前思后想侨乡戚家军骑驴客秦朝秦海如山压卵哨聚升班师姐受经手术诵绎台台襢裼推进吐实违才武吏鲜腴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