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慎德。谓戒慎小心,无有失德之行。 明 周洪谟 《条陈十二事疏》:“夫 舜 圣神文武, 重华 协帝,其德之盛,可以无加矣,其治之极,可以无忧矣,而犹戒以谨德保治如此。” 明 吴宽 《谨疾箴》:“匪疾是谨,惟德之崇,谨疾之术,谨德之功。”
“谨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强调谨慎处事与恪守道德的结合。以下是详细解析:
“谨德”由“谨”(谨慎、小心)和“德”(道德、品德)组成,意为在为人处世中既保持审慎态度,又坚守道德准则。例如明代文献提到“戒慎小心,无有失德之行”,强调避免因疏忽导致道德缺失。
个人修养层面
要求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言行符合伦理规范,如明代吴宽《谨疾箴》中通过“谨德”表达对身心修养的重视。
社会治理层面
明代周洪谟曾以“谨德保治”劝谏君主,说明该词也用于治国理念,主张统治者以道德自律维系国家安定。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文献,如《条陈十二事疏》和《谨疾箴》,体现了古代对道德与谨慎并重的思想传统。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历史文献。
《谨德》是指以谨慎和品德为基准行事,具备谨慎和高尚品德的意思。
《谨德》的部首是讠(让字旁),总笔画数为11画。
《谨德》由《论语·颜渊》引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谦而信,泽及格。”意为通过谨慎、谦虚和诚信的行为,能够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谨德》的繁体字为「謹德」。
在古代,汉字《谨德》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变体,比如讹写为「譛」,德写为「悳」。
1. 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秉持谨德的原则,受到了许多人的尊敬。
2. 这位年轻人非常懂得谨德,他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
谨慎、品德、颜渊、温故、泽及格等。
谦虚、谨慎、诚信、高尚等。
马虎、不正直、浮躁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