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赊销的意思、赊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赊销的解释

[account sale;sell on credit] 卖方先交付货物而延期收款的销售方式

详细解释

用赊欠的方式销售。《新观察》1983年第17期:“农村住户活钱少,赊销是为了‘应急’、‘与人方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赊销(shē xiāo)是现代商业活动中常见的信用销售方式,其核心含义是指销售方以信用为基础,先将商品交付给购买方,而购买方承诺在未来约定的日期支付货款的行为。这种交易模式建立在买卖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是商业信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一、基本释义与构成

从字义解析,“赊”指延期付款或记账买卖,“销”指销售货物。合称“赊销”即延期收款的销售行为。其法律本质属于信用交易,卖方转移商品所有权后,买方获得延期付款的权利,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二、核心特征

  1. 信用先行:卖方基于对买方偿付能力的信任完成交易,无需即时支付。
  2. 风险转移:卖方需承担买方违约风险(如坏账),买方则获得资金周转时间。
  3. 契约约束:双方需通过合同明确付款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如30天或60天账期)。

三、典型应用场景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定义:“赊销”为“以赊欠的方式销售”,强调其区别于现款交易的信用属性。

  2. 《中国企业信用管理实务手册》

    中国金融出版社指出赊销是“企业通过授予客户信用额度扩大销售的经营策略”,需配套风险评估机制(王健,201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161条规定买方应“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价款”,为赊销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注:本文释义综合《现代汉语词典》及商业信用管理学术观点,应用案例参考行业通用模式。

网络扩展解释

赊销是信用销售的俗称,指卖方基于信用关系,允许买方在取走货物后按协议约定时间付款或分期付款的交易方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与特点

  1. 信用基础:赊销以买卖双方的信任为前提,买方无需立即支付全款即可获得商品所有权,卖方则形成应收账款()。
  2. 债务关系:商品交付后,卖方成为债权人,买方成为债务人,双方建立受法律约束的债权债务关系()。
  3. 交易分离性:商品让渡与货款支付在时间上分离,货币职能从流通手段转为支付手段()。

二、历史发展

三、优缺点分析

四、会计处理 赊销收入需扣除退回、折让和折扣后计算净额: $$赊销收入净额=赊销收入-赊销退回-赊销折让-赊销折扣$$ (公式来源:)

五、应用场景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赊销的账务处理或风险管理措施,可参考会计专业网站(如、4、7)。

别人正在浏览...

鳌鼻包干制摽梅之年掤拽伯格长惩治穿插从祖姑淡然置之彫饰底迪讟谤多谢贰秩凤子龙孙弗是抚弦高飞远走高骞哄拥黄儿楗石谏纸结茅计力径复伎术官究论堀礨蜡宾礼拜日逦连六一先生论授落度鹭朋鸥侣率带缦布美景良辰面影木兽抛数毗卢平怿秋溟歧误三绕鹊侍燕松柏之塞蒐猎随世沈浮髫幼通牵尪尪桅楼吴干无其伦比下颌纤儿闲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