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忝的意思、惭忝的详细解释
惭忝的解释
亦作“慙忝”。羞愧。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窃承相公特於廊庙间道 稹 诗句,昨又面奉约,令献旧文。战汗悚踊,慙忝无地。”
词语分解
- 惭的解释 惭 (慚) á 羞愧:惭愧。羞惭。惭色。惭惧。惭怍。惭赧。惭颜。自惭形秽。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忝的解释 忝 ǎ 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忝在知交。忝属知己。忝列门墙(愧在师门)。忝为人师。 笔画数:; 部首:小;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惭忝”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基础释义
- 基本含义:表示羞愧、惭愧,带有谦逊或自责的情感色彩。该词由“惭”(惭愧)和“忝”(谦辞,表示有愧于)组合而成。
- 字形变体:亦写作“慙忝”,属于异体字形式。
2.引证与示例
- 唐代诗人元稹在《上令狐相公诗启》中曾用“慙忝”表达羞愧之情:“战汗悚踊,慙忝无地。”此处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战栗、冒汗)强化了内心的不安与谦卑感。
3.构成分析
- “忝”的单独含义:单独使用时,“忝”常作谦辞,如“忝列门墙”(愧在师门)、“忝为人师”(自谦不配为师)。与“惭”结合后,更突出因自身不足或失误而产生的羞愧感。
4.使用场景
- 古典文献:多见于古代诗文、书信,用于表达对他人赏识或恩惠的受之有愧。
- 现代适用性:当代已较少使用,属于生僻词范畴,但在研究古典文学或特定语境(如仿古写作)中仍具参考价值。
“惭忝”是典型的谦辞,结合了情感(惭)与礼仪性自贬(忝),反映了汉语中通过语言表达自谦的文化传统。若需进一步了解“忝”的用法,可参考汉字权威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惭忝》的意思
《惭忝》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因感到羞愧或自愧而心生惭愧的状态或心情。
拆分部首和笔画
《惭忝》的拆分部首是「忄」和「言」,它们分别代表着心和言语。该字的总笔画数为 10。
来源
《惭忝》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尚书》。
繁体
《惭忝》的繁体字为「慚慙」。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惭忝」的写法可能会有些变化。和现代汉字书写方式不同,古代的写法可能更加繁琐或简化。
例句
1. 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惭忝。
2. 他因无法兑现承诺而深感惭忝。
3. 他对自己过去的行径感到非常惭忝。
组词
惭愧、惭怍、忸怩、羞愧、自愧、歉疚。
近义词
羞耻、愧疚、耻辱、自责、悔过。
反义词
骄傲、得意、得胜、自得、满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