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诸侯按照等级各守其封土。《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郑玄 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 孙诒让 正义:“《书·舜典》伪 孔 传云:‘诸侯为天子守土,故称守。’‘均之’者,谓若大司徒建五等爵土之差,爵尊则地大,爵小则地小;均平之,使各守其境土也。”
“均守”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周代礼制文献中,其含义与诸侯分封制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均守(拼音:jūn shǒu)指诸侯根据自身爵位等级,各自守护对应的封地疆域。这一概念强调“均平”原则,即爵位尊贵的诸侯拥有更大的封地,爵位较低的则封地较小,以此实现等级分明、疆界清晰的治理模式。
该词源自《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郑玄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 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进一步解释,这是周代分封制的核心规则,通过明确诸侯的领土范围与责任,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关系。
“均守”不仅涉及领土划分,还隐含诸侯需遵循礼制、服从天子权威的政治要求,体现了古代“以和为贵”的邦交理念(如“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现代语境中,“均守”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献解读,描述周代分封制度的特点。例如:“周王通过均守之制,确保诸侯各安其位。”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相关制度,可参考《周礼》及汉代郑玄的注释。
《均守》的意思
《均守》是一个词语,意思是平均守护、平衡守护、公平守护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均守》由两个部首组成,它们分别是「土」和「宀」。其中,「土」是土字底,表示与土地有关,而「宀」是宀字头,表示与屋檐有关。
《均守》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来源
《均守》一词的来源比较苍古,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和文化中。它是由古代汉字演变而来的,代表平衡守护的意义,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汉字和语言中。
繁体
《均守》的繁体字为「均守」。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均守》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均守」,并且笔画的顺序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均守》这个词语的例句:
1. 为了维护公正,我们必须均守法律。
2. 在家庭中,夫妻两人要互相均守家务。
3. 团队合作的关键是均守责任、互相支持。
组词
与《均守》相关的组词有:均匀、守卫、平衡、公平、守护。
近义词
与《均守》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平衡守护、公平守护、平均保护。
反义词
与《均守》意思相反的词语有:不均守、不平衡守护、不公平守护。
觱发避仕叉巴子钞引库鸱鸱赤岬抽丝楚女真綷粲荡兀堆云凡笼匪唯附蠃父荫稿书梗泪宫储功服官徒寡约桂枝郎还工黑阁落何景明横求后市候证回景蠖屈简信践政胶带津吏急于星火峻狭零七碎八灵筵六味马铁妙管明晃晃抢金三曹傻眼煞账身教蜀菊庶旄田时头角峥嵘涂地唾井忘八旦温洛无感无庸赘述小德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