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守的意思、均守的详细解释
均守的解释
谓诸侯按照等级各守其封土。《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郑玄 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 孙诒让 正义:“《书·舜典》伪 孔 传云:‘诸侯为天子守土,故称守。’‘均之’者,谓若大司徒建五等爵土之差,爵尊则地大,爵小则地小;均平之,使各守其境土也。”
词语分解
- 均的解释 均 ū 平,匀,引申为调和:均衡。势均力敌。平均。 皆,都,老少均安。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 〔均钟〕古代乐器。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笔画数:;
- 守的解释 守 ǒ 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看管:看守。守护。 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专业解析
“均守”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
本义:公平持守,均衡守护
- 这是“均守”最基础的含义。“均”指平均、公平、均衡;“守”指持守、守护、遵守。合起来意指公平地守护、均衡地持守。这体现了对事物或规则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的维护态度。例如在描述对土地、职责或道义的持守时,强调公正无私。《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038页对此义项有明确收录。
-
特指:诸侯守其分地
- 在古代政治语境,尤其是周代分封制背景下,“均守”特指诸侯各自守护、治理天子所分封的领地。这里的“均”有“分划、分配”之意,“守”即“镇守、治理”。它强调的是诸侯在其封地内行使统治权,同时对天子负有守土之责。这是分封制度下权力分配与义务承担的具体体现。此义项在《辞源》(修订本)中有详细说明,并引用了《左传》的典故作为例证来源:《辞源》。
-
引申:遵循共同的准则或规范
- 由“公平持守”的本义引申,“均守”也可表示共同遵守某种规则、法度或道德标准。它强调群体成员对同一规范的一致认同和践行,以达到秩序与和谐。例如,在讨论治国理念或社会规范时,会强调上下“均守”法度。古代典籍注疏中常在此意义上使用该词,如杜预对《左传》的注解。
核心文献依据与用例:
“均守”一词的经典出处和权威释义主要来源于古代典籍及其注疏:
- 《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晋代学者杜预在注解此句时云:“均,同也。戎事上下同服。振振,盛貌。旂,军之旌旗。” 虽然此处直接解释的是“均服”,但“均”字在此语境下的“同”(一致、相同)义,为理解“均守”中“共同遵守”的引申义提供了基础。杜预的注解是理解相关词汇的重要参考来源:杜预《春秋左传集解》。
- 《左传·定公四年》:“分鲁公以…殷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分康叔以…殷民七族…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这段详细记载了周初分封诸侯(鲁公、康叔、唐叔)的情形,包括分封的人民、土地、职官、典章制度等,并明确了他们各自治理封地的责任和需遵循的法则(“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等)。后世在阐释分封制下诸侯的职责时,常概括为“均守”,意指诸侯各自守护、治理天子所分封的领地。《汉语大词典》 和《辞源》 在解释“均守”的“诸侯守其分地”义项时,其核心依据即源于《左传》所载的分封史实及蕴含的制度精神。
“均守”一词,源自古代政治实践与典籍,其核心内涵是公平持守、均衡守护。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它特指周代分封制中诸侯各自守护和治理天子所赐封地的制度性职责(《左传》定公四年所载分封史实为其制度背景)。由此本义,又可引申指共同遵循某种准则或规范(杜预注《左传》僖公五年“均服”可资参考其“同”义)。该词体现了古人对秩序、责任和公平的重视。其权威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辞源》 等大型语文辞书,以及《左传》 原文及杜预 等古代学者的经典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均守”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周代礼制文献中,其含义与诸侯分封制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均守(拼音:jūn shǒu)指诸侯根据自身爵位等级,各自守护对应的封地疆域。这一概念强调“均平”原则,即爵位尊贵的诸侯拥有更大的封地,爵位较低的则封地较小,以此实现等级分明、疆界清晰的治理模式。
历史背景
该词源自《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郑玄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 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进一步解释,这是周代分封制的核心规则,通过明确诸侯的领土范围与责任,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关系。
延伸意义
“均守”不仅涉及领土划分,还隐含诸侯需遵循礼制、服从天子权威的政治要求,体现了古代“以和为贵”的邦交理念(如“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使用场景
现代语境中,“均守”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献解读,描述周代分封制度的特点。例如:“周王通过均守之制,确保诸侯各安其位。”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相关制度,可参考《周礼》及汉代郑玄的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卬头阔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灿亮衬手从鞍摧败大将丁内忧二更胏腑纷员虙戏耕耰豪嘈昊空画到淮白怀蓄皇告欢燕忽荒祸适见不得静涵精汰静正矜情作态进孰进戍纠众踦只宽解蜡石两虎浏栗緑鸭米家船明赡母草颇测青琅轻徐三浣生拉硬扯史局说长说短铁研頽沲外部设备旺密完纳稳浃五反污辱铦达香油馃子嫌间仙井仙室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