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怪异的梦。《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梦之灋: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曰:“觭读为奇伟之奇,其字当直为奇。” 清 袁枚 《祭妹文》:“当时虽觭梦幻想,寧知此为归骨所耶!”
觭梦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觭梦”指怪异的梦境,出自《周礼·春官·大卜》。其中“觭”通“奇”,意为奇异、非常态,“梦”即睡梦中的幻象,合称指代不寻常的梦境。
《周礼》中的记载
《周礼·春官·大卜》记载周代占卜方法:“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郑玄注引杜子春之言,指出“觭”应读作“奇”(jī),强调其“怪异”之意。
文学用例
清代袁枚《祭妹文》中写道:“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此处用“觭梦”形容虚幻离奇的想象。
与“觭梦”相关的成语或词语包括:
“觭梦”一词反映了古人对梦境的分类与解读,尤其强调其非常态属性。其含义与用法多见于先秦典籍及后世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及清代训诂文献。
觭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觭”指的是乌贼,而“梦”则表示睡眠中的幻景。因此,“觭梦”意为睡梦中出现乌贼的幻像或幻觉。
“觭”字是由“虍”部和“角”部组成,其中“虍”表示老虎,而“角”表示动物的角。它的总笔画数为八画。
“梦”字是由“木”部和“夕”部组成,其中“木”表示木材,而“夕”表示傍晚的时刻。它的总笔画数为十画。
觭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梦溪笔谈》中,该书是北宋官员沈括所撰写的一部辞书。觭梦一词在该书中被用来描述梦中出现的奇异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迷信和解释。
觭梦的繁体字为「覮夢」,其中「覮」是「觭」的繁体字,「夢」是「梦」的繁体字。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觭梦这个词所用的字体和现代略有不同。例如,在古代觭字的写法中,虎部的上方没有“角”部,而是用有丫形状的笔画代替。同样地,梦字在古代写法中的木部笔画形状可能稍有不同。
1. 在觭梦中,我看到一只巨大的乌贼漂浮在海面上。
2. 他每晚都会做觭梦,觉得自己变成了乌贼。
觭梦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形成多个词组,例如:
1. 觭梦成真:表示一个人做的梦情景或愿望真的实现了。
2. 觭梦幻境:指的是发生在梦中的奇异、离奇的景象或境况。
3. 觭梦纷飞:形容众多奇怪梦象交织出现,让人困惑不已。
觭梦的近义词可以是“梦幻”、“幻境”等表示奇幻梦景的词语。
觭梦的反义词可以是“清醒”、“现实”等表示清醒状态和真实事物的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