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亭名。在 北京市 朝阳门 外,为 元 道士 吴全节 所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漱芳亭》:“初, 燕 地未有梅花, 吴閒閒 宗师 全节 时为嗣师,新从 江 南移至,护以穹庐,扁曰‘漱芳亭’。”
漱芳亭是元代道士吴全节在北京市朝阳门外建造的一座亭子,主要用于保护从江南移植的梅花。其名称中的“漱芳”意为“洗涤芬芳”,可能暗喻梅花的高洁品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地理位置与建造者
漱芳亭位于元代北京朝阳门外,由道士吴全节(号“闲闲宗师”)主持修建。吴全节是元代著名道士,曾任玄教大宗师,其修建此亭的记载见于陶宗仪《辍耕录》。
历史背景与功能
元代初期,燕京(今北京)地区尚无梅花,吴全节特地从江南移植梅花至北方,并建造穹庐(类似温室)保护梅树,亭子因此得名。这一举动兼具生态适应与文化象征意义。
文学与文献记载
元代文人许有壬在诗作《太常》中提及漱芳亭,描述因事务繁忙未能赴约赏梅的遗憾,侧面反映该亭曾是文人雅集之地。此外,《辍耕录》明确记载了其建造缘由,成为后世考证的重要依据。
漱芳亭不仅是元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也承载了南北文化交流与士人审美情趣,具有历史与文学双重价值。
《漱芳亭》是一个词语,包含两个字。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漱」的部首是「氵」,总共13画。
- 「芳」的部首是「艹」,总共7画。
来源:
《漱芳亭》是清代袁枚的作品,出自他的《随园诗话》。这是一本记载了作者随笔杂谈、评述古今诗词作品的书,被誉为古代文学评论的经典著作。
繁体:
《漱芳亭》的繁体字为「瀉芳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字体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漱芳亭》这个词来说,古时候的写法为「書芳亭」。
例句:
1. 他坐在漱芳亭边,静静地欣赏着花香。
2. 漱芳亭旁边的小径上开满了美丽的花朵。
组词:
1. 瀉雨亭
2. 沐風亭
3. 清風亭
近义词:
1. 赏花亭
2. 感香亭
反义词:
1. 不识芳名
2. 无香之地
白鯈半导体三极管宝铃拨浪鼓獊囊嚫珠攡竹宠赐出尘不染垂文迭头杕社东路访命纷飞封词凤歌赋粟攻击国仗黑牛白角合落儿横牀亨孰画龙刻鹄昏鄙昏滞疆固交唱积楚两厦良游历本利川小曲路滨面世弄乖滂濊槃蓝碰撞棚子匹夫之勇签筩起复琼玑三反四覆沙棘山君牲牲受命玺熟末舜英送往劳来唐风天鷄壶贴赠停务完好无缺委賮显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