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漱芳亭的意思、漱芳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漱芳亭的解释

亭名。在 北京市 朝阳门 外,为 元 道士 吴全节 所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漱芳亭》:“初, 燕 地未有梅花, 吴閒閒 宗师 全节 时为嗣师,新从 江 南移至,护以穹庐,扁曰‘漱芳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漱芳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特殊景观名称,其字面含义可从三部分解析:"漱"本义为洗涤、冲刷,《汉语大词典》释为"含水荡洗口腔"¹,引申为浸润、涤荡;"芳"指花草香气,《说文解字》注为"香草也",象征美好事物;"亭"为传统建筑形式,《园冶》定义为"停憩游行之所"。组合后指"涤荡芬芳的休憩场所",隐喻通过接触自然美境陶冶性情。

该亭最早见于元代文献记载,据《析津志》所述,漱芳亭为元代道士吴全节在大都(今北京)所建园林建筑,专为赏梅雅集而设。杨允孚《滦京杂咏》载诗:"漱芳亭下琼花树,不与寻常草木群",印证其与文人雅士品茗吟咏、观赏奇花异木的关联性。明清时期江南园林多沿用此名,如苏州拙政园曾设漱芳亭,取意"漱石枕流"的隐逸意境,体现中国园林"借景生情"的美学思想。

在文化内涵层面,漱芳亭承载三重象征:其一为道家"涤除尘俗"的修行理念,其二为文人"以物比德"的精神追求,其三体现传统建筑"景随时变"的设计智慧——春日赏花、夏听雨声、秋观落叶、冬鉴寒梅,契合《园冶》"巧于因借"的造园原则。当代学者王毅在《中国园林文化史》中指出,这类亭名构成"中国园林的诗意符号系统",通过语言符号与实体建筑的互文,实现物质空间向精神空间的转化³。


¹《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²《析津志》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辑佚本

³《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漱芳亭是元代道士吴全节在北京市朝阳门外建造的一座亭子,主要用于保护从江南移植的梅花。其名称中的“漱芳”意为“洗涤芬芳”,可能暗喻梅花的高洁品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地理位置与建造者
    漱芳亭位于元代北京朝阳门外,由道士吴全节(号“闲闲宗师”)主持修建。吴全节是元代著名道士,曾任玄教大宗师,其修建此亭的记载见于陶宗仪《辍耕录》。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元代初期,燕京(今北京)地区尚无梅花,吴全节特地从江南移植梅花至北方,并建造穹庐(类似温室)保护梅树,亭子因此得名。这一举动兼具生态适应与文化象征意义。

  3. 文学与文献记载
    元代文人许有壬在诗作《太常》中提及漱芳亭,描述因事务繁忙未能赴约赏梅的遗憾,侧面反映该亭曾是文人雅集之地。此外,《辍耕录》明确记载了其建造缘由,成为后世考证的重要依据。

漱芳亭不仅是元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也承载了南北文化交流与士人审美情趣,具有历史与文学双重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白涧巴厘岛保泽边制参股呈头充分大得人心大幻地乳断壁頽垣咄呵杜秋娘鹅珠抚镜祔庙敷兴告白告诉才处理怪圈顾睇归西寒寠和驩鸿飞冥冥黄眉翁锪钻甲盾将护忌妒极口项斯金姑声蕨类植物决力来得及灵变六窗辘车马蝗曼陀蛮靴棉花嘴闵笑啤酒厂臞然任真自得热着日昳三不入山兜鲨皮煞账深解诗咏双糖四放叹悲听差拓荦谢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