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怪異的夢。《周禮·春官·大蔔》:“掌三夢之灋:一曰緻夢,二曰觭夢,三曰鹹陟。” 鄭玄 注引 杜子春 曰:“觭讀為奇偉之奇,其字當直為奇。” 清 袁枚 《祭妹文》:“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觭夢是古代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觭夢”指怪異的夢境,出自《周禮·春官·大蔔》。其中“觭”通“奇”,意為奇異、非常态,“夢”即睡夢中的幻象,合稱指代不尋常的夢境。
《周禮》中的記載
《周禮·春官·大蔔》記載周代占卜方法:“掌三夢之法:一曰緻夢,二曰觭夢,三曰鹹陟。”鄭玄注引杜子春之言,指出“觭”應讀作“奇”(jī),強調其“怪異”之意。
文學用例
清代袁枚《祭妹文》中寫道:“當時雖觭夢幻想,甯知此為歸骨所耶!”此處用“觭夢”形容虛幻離奇的想象。
與“觭夢”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包括:
“觭夢”一詞反映了古人對夢境的分類與解讀,尤其強調其非常态屬性。其含義與用法多見于先秦典籍及後世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及清代訓诂文獻。
觭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觭”指的是烏賊,而“夢”則表示睡眠中的幻景。因此,“觭夢”意為睡夢中出現烏賊的幻像或幻覺。
“觭”字是由“虍”部和“角”部組成,其中“虍”表示老虎,而“角”表示動物的角。它的總筆畫數為八畫。
“夢”字是由“木”部和“夕”部組成,其中“木”表示木材,而“夕”表示傍晚的時刻。它的總筆畫數為十畫。
觭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夢溪筆談》中,該書是北宋官員沈括所撰寫的一部辭書。觭夢一詞在該書中被用來描述夢中出現的奇異景象,以及與之相關的迷信和解釋。
觭夢的繁體字為「覮夢」,其中「覮」是「觭」的繁體字,「夢」是「夢」的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觭夢這個詞所用的字體和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在古代觭字的寫法中,虎部的上方沒有“角”部,而是用有丫形狀的筆畫代替。同樣地,夢字在古代寫法中的木部筆畫形狀可能稍有不同。
1. 在觭夢中,我看到一隻巨大的烏賊漂浮在海面上。
2. 他每晚都會做觭夢,覺得自己變成了烏賊。
觭夢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多個詞組,例如:
1. 觭夢成真:表示一個人做的夢情景或願望真的實現了。
2. 觭夢幻境:指的是發生在夢中的奇異、離奇的景象或境況。
3. 觭夢紛飛:形容衆多奇怪夢象交織出現,讓人困惑不已。
觭夢的近義詞可以是“夢幻”、“幻境”等表示奇幻夢景的詞語。
觭夢的反義詞可以是“清醒”、“現實”等表示清醒狀态和真實事物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