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介狄的意思、介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介狄的解释

犹言元凶。《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维予胥忌。” 马瑞辰 通释:“《説文》‘狄之为言淫辟也。’《广雅·释言》‘狄,辟也。’古或通以为淫辟之称。介狄谓大狄,犹云元恶也。”一说为披甲的北狄。《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维予胥忌。” 郑玄 笺:“介,甲也。乃舍女被甲夷狄来侵犯中国者,反与我相怨。” 高亨 注:“此二句言:你放开武装的 狄国 不管,只是忌恨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介狄"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构词法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介"本义为铠甲,引申为坚硬、间隔之意,《说文解字》释为"画也。从八从人"(来源:汉典网《说文解字》)。"狄"原指北方少数民族,《礼记·王制》载"西方曰狄"(来源:国学网《礼记注疏》)。组合成词后,"介狄"特指身披铠甲的狄族士兵,见于《诗经·大雅·瞻卬》"舍尔介狄,维予胥忌",汉代郑玄注疏时解释为"介,甲也。狄,夷狄也"(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毛诗注疏》)。

二、词义演变 明清训诂学家提出新解,如王夫之《诗经稗疏》认为"介狄"可训为"大狄",其中"介"取"大"义(来源:古籍阁《诗经稗疏》)。现代《汉语大词典》综合诸说,收录两种释义:①披甲的北狄;②大狄(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七版)。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但在研究先秦文献及古代军事制度时仍具学术价值。其双重释义体现了汉语词义训诂的多样性特点,为考据学者提供了典型研究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考证,“介狄”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核心含义解析

  1. 元凶/大恶之人(主流解释) 《诗经·大雅·瞻卬》中“舍尔介狄,维予胥忌”是最早出处。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认为“介狄”指大恶之人,其中“介”表大,“狄”通“辟”(淫邪)。这一解释被清代学者普遍采纳。

  2. 披甲戎狄(字面释义) 郑玄在《毛诗笺》中将“介”解为铠甲,“狄”指北方少数民族,认为此句描绘周幽王放任武装夷狄入侵的史实。

二、语义演变脉络 • 从具体到抽象:早期注疏侧重字面解释(披甲之敌),后逐渐演变为对祸国殃民者的代称。 • 构词特点:“介”在古汉语中可作形容词前缀(如介士、介虫),强调程度或规模;“狄”则借指外患或奸邪。

三、使用注意 该词属古汉语专用词汇,现代汉语中仅见于文献研究或特定修辞场景。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如《瞻卬》原句的讽刺对象是周幽王,故“元凶”解更符合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赤道坐标系舛张触受楚台忖测麤璺大案导化典馈雕霞方板凡语观机而作管乐器鬼头关窍后时花孽悔恨交加镬竈奬勤罚懒浇淋几梴金鉴畟然蠲逋可汗款语苦尽甘来吏科立时三刻柳市挛挛目瞪舌彊你懂的孽冤蓬门筚户撇忘凭愚颇眂迦仆欧钱可通神青紫启述三大发明桑稼三垣骚僥绍兴戏升极收藏四廊算部天成瓦钵纬候危科稳步前进文客乌洞洞显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