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封缄的意思、封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封缄的解释

包封;封缄标记。 唐 李适之 《大唐故法现大禅师碑铭》:“ 永淳 岁,有三婆罗门寄金银珠寳於师,復置牀簀而归西域。其后有贼劫房,惟此诸寳独在。出入三载,主乃东来,各以还之,封缄如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丁 督索甚急, 郇 即出旧物以偿之,而封缄如旧,尘已昏垢。”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廷寄》:“故一时机密事件,皆命军机大臣封缄严密,由驛传递,名曰廷寄。”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君﹞因究詰来吏,见其语支梧,又文移封缄有谬字,乃转帖县令毋遽发,而属其密以上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封缄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封”和“缄”两个动词性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对物品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开启或泄露。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解释,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指用封条、印章等物件封闭容器或文书的行为。

从构词法角度分析,“封”本义为堆土植树划定疆界,引申为闭合动作;“缄”原指捆扎器物的绳索,《说文解字》释为“束箧也”,后演变为封闭动作。二者结合后构成同义复合词,强化了封闭行为的严密性特征。

在具体使用中,封缄既可指实物封装(如信函、贡品),也可引申为抽象概念的表达。明代《天工开物》记载官府文书“必以棉纸封缄,钤以朱印”,体现了古代行政文书的保密制度。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学术著作,常见于法律文书密封、考古文物封装等专业场景。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特别指出,封缄与“密封”“封闭”存在语体差异:前者具有书面语色彩,多用于正式场合;后者则为通用词汇。这种区别在司法文书、考古报告等专业领域尤为显著。

网络扩展解释

“封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与文学用例

  1. 唐代文献:
    唐代《大唐故法现大禅师碑铭》记载,三婆罗门寄放金银珠宝后,禅师保管至物主归来时“封缄如故”,体现封存物品的完整性。
  2. 宋代记载:
    吴曾《能改斋漫录》提到“封缄如旧,尘已昏垢”,强调封闭状态的长久保持。

三、法律领域应用

在刑法中,“封缄”特指密封包装物的法律属性。例如:


四、现代与文学扩展

  1. 比喻用法:
    如“以吻封缄”形容用吻封闭信件,表达深情或承诺(常见于诗歌、歌词)。
  2. 成语关联:
    “书缄”指珍贵或重要的书信,需密封保存,体现“封缄”的文化延伸意义。

五、总结

“封缄”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既用于描述物理封闭行为,也在法律和文学中衍生出特定语境。其历史用例和法律解释均强调对“封闭状态”的重视,而现代用法则偏向情感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保惠崩乱辩治超远驰甬存亡绝续诞漫打水不浑丁卯桥笃定泰山杜十娘鹅溪白肥冬瘦年風止福用干茨腊赓扬狗续貂尾孤撑鼓厉海程涵浸红土黄柏花衫鹄眄岬嵑胶皮假情假意京样齑盐自守客囊魁畸丽食龙门造像毛连耄勤密秘民室木軨迁腾萁服青桂香人潮任甚么肉茸茸三象沙椎识力首领树型泰液天崩地解替工徒设外逃温恤响珊珊斜幅锡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