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选拔罗致人材。《晋书·良吏传序》:“莅职者为身择利,銓综者为人择官。”《资治通鉴·唐高宗龙朔三年》:“﹝ 李义府 ﹞恃中宫之势,专以卖官为事,銓综无次,怨讟盈路。” 明 宋濂 《拟诰命起结文》:“吏部为銓综之司,而部曹之选所以佐理天官,简拔贤俊者也。”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是故銓综失敍,受任多滥。”
(2).权衡和综合。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遂使握管怀铅,多无銓综之识;连章累牘,罕逢微婉之言。”
铨综(quán zōng)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铨(quán)
指衡量、选拔,特指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与职位分配。《说文解字》释为“衡也”,引申为权衡人才优劣。
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综(zōng)
意为总聚、整理,如“综合”“综理”,强调对事物的系统归纳。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合成词义
“铨综”指全面考核并统筹安排人事或事务,尤用于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管理。
例:《晋书·刘毅传》:“铨综人流,品藻清浊。”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古代选官制度
特指吏部对官员的考察、评绩及职务调配,属官僚体系的核心职能。
例:《新唐书·选举志》:“吏部铨综,必稽功过。”
来源:《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引申义
扩展为对复杂事务的系统性梳理与协调,如“铨综全局”“铨综众务”。
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崇文书局)
“铨”从金,本义为秤锤,后衍生为衡量;“综”从糸(mì),原指织机提绳,引申为统合(《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
该词集中体现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中“选贤任能”的管理智慧(《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注: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并辅以经典文献用例,确保学术严谨性。
“铨综”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选拔罗致人才
这一含义源于古代文献,如《晋书·良吏传序》中记载:“莅职者为身择利,銓综者为人择官。” 指在官职选拔中,负责权衡、挑选合适人才的行为。唐代《资治通鉴》也提到李义府因滥用铨综职权导致民怨,进一步印证其与人才选拔的关联。
权衡与综合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覈才》中批评某些史家“多无銓综之识”,此处“铨综”指对材料的系统梳理与综合分析能力。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对复杂事物的统筹考量。
词源解析:
此词多用于历史或学术讨论,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理解其含义有助于阅读古籍。
白头相并鄙闇遍宇步态仓惶朝起称与当身吊庆定昬敦缛翻意敷时该淹槅子拱高官树故人之意横奔胡曹嘑蹴坚持不渝寄养集腋成裘倦盹局迫看长旷任冒乱贸首之雠卯醉媒衒鸣梢靡徙女婢飘花平淡千金马牵恋亲蚕青面圣者确颅任令肉冠桑茎实丧门鬼山菊少年先锋队劭农审责十二阑干是非之心诗兆田赋田子土祇桅灯吴钱吸尽忻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