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协定的意思、协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协定的解释

(1) [agreement;accord;convention;reach an agreement]∶经过协商订立共同遵守条款的文件

(2) [treaty]∶经过谈判而达成的安排

详细解释

(1).协商后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款。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任何光荣的协定对他来说都是要得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六:“双方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2).经过协商而订立(共同遵守的条款)。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外交大臣 巴麦尊 ﹞提出了一系列的侵略要求,包括……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等。”如:应该协定一个共同的纲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协定是由“协”与“定”构成的联合式合成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的释义,其核心义项包含两个方面:

一、动词性用法,指经过协商后达成一致。该词素“协”表共同合作,“定”表确定结果,例如“两国协定贸易条款”体现双方共同议定的过程。这种用法常见于国际关系领域,《国际法导论》(法律出版社,2020)指出协定在缔结程序上较条约更为灵活,多用于技术性、事务性合作协议的签署。

二、名词性用法,特指协商后形成的书面文件。如《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所载,该词可指代“停战协定”“关税协定”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在语法结构上,《汉语语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分析其为偏正结构名词,常与“签署”“遵守”等动词搭配使用。

相较于近义词“协议”,《现代汉语辨析词典》强调“协定”具有更强的书面语色彩和正式性特征,多用于政府间或机构间的正式文件表述。而在法律效力层面,根据《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记载,该词自民国时期已作为规范性法律术语被广泛采用。

网络扩展解释

“协定”是一个法律或外交术语,通常指国家、国际组织或团体之间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达成的共同遵守的协议。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协定指经过协商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款,常见于国际交往中,例如停战协定、贸易协定、文化交流协定等。其核心特点是:

  1. 契约性:具有法律约束力,需各方遵守;
  2. 时效性:通常针对短期或专门问题,有效期较短;
  3. 协商性:通过谈判达成,手续较条约简便,一般签字后即可生效。

二、主要特点

三、与条约的区别

对比项 协定 条约
时效 较短(如贸易年度协定) 长期(如边界条约)
批准程序 通常无需复杂批准 需国家立法机构批准
内容范围 具体、专门问题 综合性、根本性问题

四、常见类型

  1. 政治类:停战协定(如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
  2. 经济类:关税协定、自由贸易协定;
  3. 文化类:学术交流协定、文物保护协定。

五、文学例证

作家魏巍在《东方》中提到“任何光荣的协定”,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也引用过相关实例,体现协定在社会语境中的广泛使用。

如需更完整的分类或历史案例,可参考、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蒙蒙百盏畚土鞭辟入里变工队庳下避招餔糒不容置喙禅眼楚恻存记当耳旁风跌荡放言逗挠犯而不校霏落愤恨各行其是贡金官次汉葱鹤短凫长还珠洞惛沮甲长交变姣姬胶卷界画洁志酒坊款诚愧惮良辰连绵书凛栗鸾鹤舆论诤瞒唬蒙夫偶人扑落清检轻举青乾驲夫三贵诗句狩猎四绝碑睟容调弦理万民跎子晚霁晚近纤缟鲜煇小屦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