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骨的意思、粉骨的详细解释
粉骨的解释
粉身碎骨,不惜生命。《南齐书·王僧虔传》:“一门二世,粉骨卫主,殊勋异绩,已不能甄,常阶旧途,復见侵抑。”《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臣寧堪粉骨,报命讎门。乞 江 西一境,受臣控督。” 宋 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臣愿与 軾 洗心改过,粉骨报效。”
词语分解
- 粉的解释 粉 ě 细末儿:粉末。粉剂。粉尘。米粉。花粉。药粉。漂 * 。 特指化装用的粉末:香粉。粉墨登场。粉黛。扑粉。粉霜。 用涂料抹刷:粉刷。粉饰。 使破碎,成为粉末:粉碎。粉身碎骨。 白色的或带粉末的:粉墙
- 骨的解释 骨 ǔ 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刵 )。 像骨的东
网络扩展解释
“粉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粉身碎骨,不惜生命”,常用于表达为某种目的或信念甘愿牺牲生命的决心。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粉骨的字面意思是“骨头粉碎”,实际指代身体的彻底毁灭,强调不惜生命代价的奉献或牺牲。例如《南齐书·王僧虔传》中提到“粉骨卫主”,意为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卫君主。
2.用法与语境
- 词性:动词性短语,多作谓语或状语。
- 常见搭配:如“粉骨报效”“粉骨卫主”,常与忠义、报恩等主题相关。
- 感情色彩:中性,既可表达正面奉献(如尽忠、报恩),也可描述被迫牺牲的惨烈场景。
3.古籍出处
- 最早见于南北朝文献,如《南齐书》记载“一门二世,粉骨卫主”。
- 宋代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中亦用“粉骨报效”表达为兄长赎罪的决心。
4.与相关成语的关联
- “粉骨碎身”:指身躯粉碎,强调牺牲生命的决绝,如唐代《霍小玉传》。
- “粉身碎骨”:含义相近,常见于诗文,如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
5.现代使用
-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语境,如描述历史人物的忠烈事迹。
“粉骨”通过极端化的身体毁灭意象,凸显对目标的极度忠诚或奉献,其文化内涵与儒家“舍生取义”思想密切相关。如需更多例句或演变脉络,可参考《汉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粉骨》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指的是经过化解的骸骨。下面是对《粉骨》的详细解析: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拆分部首:粉(米字旁),骨(骨字旁)。
- 笔画:粉(9画),骨(9画)。
来源:
《粉骨》这个词是由汉族古代文学作品《史记·汉书·王莽传》中的“华臻年少时,食大胡脯粉骨饼”一词演化而来。形容经过处理后的骨骸变得粉碎。
繁体:
《粉骨》的繁体字为「粉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粉和骨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差异,但整体意思和现代写法相同。可以参考古代文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资料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例句:
1. 历经岁月沧桑,那些粉骨已化作尘埃。
2. 战火中的城市,到处可见粉骨碎片的残骸。
组词:
可以根据需要将《粉骨》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如粉身碎骨、粉骨烟灰等。
近义词:
化骨、骨灰。
反义词:
完整的骨骸。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愿意继续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