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编户的意思、编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编户的解释

[person written into household register] 指编入户口的平民

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史记·货殖列传·序》

详细解释

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汉书·梅福传》:“今 仲尼 之庙不出 闕里 , 孔 氏子孙不免编户。”《北齐书·文宣帝纪》:“ 周 曰 成 康 , 汉 称 文 景 ,编户之多,古今为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至那仆底国》:“编户安业,国用丰赡。” 宋 王安石 《敕榜交趾》:“比闻编户,极困诛求。” 清 唐甄 《潜书·存言》:“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 梁启超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至於匹夫编户,岂直不能与闻国是,乃至视之若奴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编户”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中的核心概念,指被正式编入国家户籍的平民家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编户即“编入户籍的平民”,是相对于特权阶层(如贵族、奴婢等)的普通百姓。这些家庭需要承担赋税、徭役等国家义务,如《史记》所言“匹夫编户之民”(《货殖列传·序》)。

二、历史发展

  1.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商鞅变法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通过《分户令》建立户籍制度。
  2. 汉代完善:汉武帝时期形成系统的编户齐民制度,《汉书》记载孔子后裔“不免编户”(《梅福传》)。
  3. 持续沿用:北齐时“编户之多,古今为最”(《北齐书》),唐代玄奘记载“编户安业”的治理成效。

三、制度特点

四、文献例证

宋代王安石曾用“编户极困诛求”反映百姓赋税压力(《敕榜交趾》),清代唐甄更直言“富在编户,不在府库”(《潜书》),说明这一制度贯穿整个帝制时代。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完整文献可查阅《史记》《汉书》等原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编户:词义解释

《编户》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将户口注销或迁移至其他地方。编户是指户口管理部门根据特定的情况,对人口的户口资料进行整理和变动。

拆分部首和笔画

《编户》这个词的部首是“纟”(纟是“纠”的旁边),笔画数为11画。

来源和繁体

《编户》这个词源于《红楼梦》一书中的“薛宝钗谱号已改编至常家”。繁体字为「編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编户”的写法并不相同。如: 1. 金文和篆书时期写作「編戶」。 2. 隶书时期写作「編戸」。 3. 磁州汉简上的篆刻则写作「彡戶」。

例句

他的户口要从乡下编到城市,需要走一些手续来完成.

组词

编户口、编户人员、编户管理、编户制度。

近义词

迁户、迁移户口、迁户籍。

反义词

原籍、原户口、迁回户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