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簿尉的意思、簿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簿尉的解释

主簿和县尉。泛指地方官府佐理官员。 唐 杜甫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王沐 , 王涯 之再从弟也。家于 江 南,老且穷。以 涯 作相,骑驴至京师。三十日始得见 涯 ,所望不过一簿尉耳。”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无轻杖人》:“然《元稹传》 浙西 观察杖 安吉 令 孙澥 ,数日死。则簿尉以上,亦未尝不受杖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夫地方之治,皆起于民,而县令之下,仅一二簿尉杂流,未尝托以民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簿尉”是古代官职的合称,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簿尉”由“主簿”和“县尉”两个职位组成,泛指地方官府中辅助主官的佐理官员: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例证

  1. 唐代记载
    杜甫在《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中写道:“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描述官员从基层簿尉职位中解脱的情景。
  2. 宋代案例
    王谠《唐语林》提到,王沐因家贫投奔宰相王涯,仅求“一簿尉”职位,反映簿尉在官场中地位较低。

三、其他解释争议

部分资料(如)将“簿尉”解释为“不称职的官员”,但这一说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是现代对古代官职的误读或引申义。

四、总结

“簿尉”主要指代古代地方官府中的基层文职与武职官员,常见于唐宋文献。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职能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唐语林》《杜甫诗集》等原始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簿尉(bù wèi)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以带簿案的尉官,也即负责记录和管理文书档案的官员。下面将对簿尉的拆分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古时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语进行简要介绍。 簿尉的拆分部首为竹(⺮)和尸(⺸),其中竹表示与竹相关的事物,尸则表示官职或官员。簿尉的总笔画数为12画。 《簿尉》一词源自于古代中国,具体来源尚不可考。在繁体字中,可以用「簿尉」来表示。 在古时候,簿尉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写法相似。这种写法不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同时也凸显了汉字的古朴之美。 以下是对簿尉这个词的例句: 1. 他是朝廷任命的簿尉,负责记录官方文书。 2. 簿尉的工作重要而繁琐,需要细心和耐心。 簿尉的相关词语可以有: 1. 簿案(bù àn)- 指文书档案或记录册。 2. 登记(dēng jì)- 指将人或事物的信息记录下来。 3. 注册(zhù cè)- 指将个人或组织的信息正式登记备案。 簿尉的反义词或近义词,暂时无法提供,请您谅解。 以上是关于簿尉这个词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帮到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