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长短言的意思、长短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长短言的解释

犹长短句。 清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醉而歌,歌 宋 元 长短言乐府。” 清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参见“ 长短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长短言是汉语词汇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学背景的术语,主要源于古代学者对词体(一种韵文形式)句式特征的描述。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本义与词源

清代语言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出"长言""短言" 原为训诂学术语,分别指代发音长短不同的字调(如平仄)。后引申至文学领域,"长短言" 特指句式长短不齐的韵文体裁,尤以"词" 为代表。词体打破齐言诗(如五言、七言)的固定句式,通过参差错落的句式形成独特韵律,故被学者称为"长短言"。

二、文学体裁的指代

在古典文学语境中,"长短言"是"词"的别称。清代词学家张惠言在《词选序》中明确将词定义为"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之情,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然以其文小,其声哀,放者为之,或跌荡靡丽,杂以昌狂俳优。然要其至者,莫不恻隐盱愉,感物而发,触类条鬯,各有所归,非苟为雕琢曼辞而已",此处"文小"即暗指词体句式长短相间的特征。

三、与"长短句"的关联

"长短言"常与"长短句" 互通,二者均强调词体句式结构的自由性。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已提及:"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 可见"长短句"之名源于音乐与文字的配合需求,而"长短言"则侧重语言形式的直观描述。

四、学术考辨价值

现代学者通过"长短言"概念可追溯词体起源与演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其中"要眇宜修"的审美特质,正依托于长短句式带来的节奏张力和情感表达空间。


权威参考来源: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2. 张惠言《词选序》(收录于《茗柯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朱熹《朱子语类》(中华书局点校本)
  4.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注译本)
  5.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长短言"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长短言”是汉语中的一个词汇,主要含义及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长短言”即“长短句”的别称,指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形式,通常指词(如宋词、元曲等)。因其句子长短不一,打破了传统诗歌的齐言格式,故称“长短句”或“长短言”。

2.文献例证

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在《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中多次提到该词:

3.扩展说明

4.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长短言”一词已较少使用,更多以“长短句”指代词体。但在研究古典文学或引用古籍时仍可能涉及此表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的详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傍僾版国草棘插粪尝味宠妾蠢居栋楹遁天妄行蛾鬟泛称放驾丰媚分屯干持干涩高魁告罄贡部瓜分鼎峙怪诧诡祠过堂风和光同尘家妓家历屐履间仅次于爵罗踽凉枯耕匮不足樏宅勒休率劝马草马棚风眉子砚庙官灭亲闵默侨装庆觞气塞起蛰任实慴怖圣林设佩市铺市隐树功立业说不得汤火挑肥拣瘦外壤怃敖无名之璞狎邪游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