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黎元洪的意思、黎元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黎元洪的解释

黎元洪(1864-1928) : 北洋政府总统。湖北黄陂人。曾任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多次镇压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被推为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后当选为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1914年任参政院议长。袁世凯死后,他继任大总统,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被张勋驱走。1922年在直系扶持下,复任总统。次年又被直系驱走。后在天津病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其名字中的“元洪”二字在汉语中具有特殊含义。《汉语大词典》释“元”为“首也,始也”,象征领袖地位;“洪”则指“大水,广博”,引申为胸怀宽广、影响力深远。这一命名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人物品格的期许。

从历史地位来看,黎元洪主要有三方面贡献:

  1. 武昌首义核心角色

    作为湖北新军协统,他在1911年武昌起义中被推举为鄂军都督,这一事件被《中华民国史稿》记载为“终结千年帝制的关键转折点”。其政治选择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瓦解。

  2. 共和体制奠基者

    两度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1916-1917,1922-1923),他主张“虚位元首制”,试图平衡军阀势力。据《中国近代政治史》记载,他在任期间推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修订,确立三权分立框架。

  3. 近代化建设推动者

    武汉地方志办公室档案显示,他主导修建了汉口第一条柏油马路,并支持张謇创办武昌纺织学堂,为民族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其“实业救国”理念被收录于《辛亥人物文集》。

需要说明的是,黎元洪的“床下都督”称号源自章太炎《大总统黎公碑》,该文献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部,反映了特定历史情境下的政治生态。

网络扩展解释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湖北黄陂人,故称“黎黄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二、生平与政治经历

  1. 早期经历

    • 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入海军服役,参与中日甲午战争。
    • 甲午战败后投靠张之洞,负责训练湖北新军,任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曾镇压革命党人。
  2. 辛亥革命时期

    •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革命党人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成为名义上的起义领袖。
    • 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后支持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
  3. 大总统任期

    • 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1916-1917),但与国务总理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最终被张勋复辟事件牵连下野。
    • 1922年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次年因直系内斗被迫辞职,退出政坛。

三、历史评价与称号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历史档案或学术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夺百六掾谤国傍今宾合不知痛痒残犷参三差跌冲邈锤鑪触衣大好老稻花稻稷道宇打网东牀娇客动地惊天独鹿贩夫皁隶反心父亲干旱公牌黑店壶湌鹄林活标本节子漃漻锦罽考馆犒赏夸娥氏睽阻朗咏篮舆栾栱耄勤木牍淖潦牛骥共牢跑跑颠颠嫔则鳍棘亲子契文儒藏商肆椉韦食加十年九不遇兕先送从停儅同学弟五云体镶片西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