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son written into household register] 指編入戶口的平民
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史記·貨殖列傳·序》
編入戶籍的普通人家。《漢書·梅福傳》:“今 仲尼 之廟不出 闕裡 , 孔 氏子孫不免編戶。”《北齊書·文宣帝紀》:“ 周 曰 成 康 , 漢 稱 文 景 ,編戶之多,古今為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至那仆底國》:“編戶安業,國用豐贍。” 宋 王安石 《敕榜交趾》:“比聞編戶,極困誅求。” 清 唐甄 《潛書·存言》:“富在編戶,不在府庫。若編戶空虛,雖府庫之財積如丘山,實為貧國。” 梁啟超 《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至於匹夫編戶,豈直不能與聞國是,乃至視之若奴隸。”
“編戶”是中國古代戶籍制度中的核心概念,指被正式編入國家戶籍的平民家庭。以下為詳細解釋:
編戶即“編入戶籍的平民”,是相對于特權階層(如貴族、奴婢等)的普通百姓。這些家庭需要承擔賦稅、徭役等國家義務,如《史記》所言“匹夫編戶之民”(《貨殖列傳·序》)。
宋代王安石曾用“編戶極困誅求”反映百姓賦稅壓力(《敕榜交趾》),清代唐甄更直言“富在編戶,不在府庫”(《潛書》),說明這一制度貫穿整個帝制時代。
(注:以上内容綜合自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完整文獻可查閱《史記》《漢書》等原典。)
《編戶》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将戶口注銷或遷移至其他地方。編戶是指戶口管理部門根據特定的情況,對人口的戶口資料進行整理和變動。
《編戶》這個詞的部首是“纟”(纟是“糾”的旁邊),筆畫數為11畫。
《編戶》這個詞源于《紅樓夢》一書中的“薛寶钗譜號已改編至常家”。繁體字為「編戶」。
在古代,漢字“編戶”的寫法并不相同。如: 1. 金文和篆書時期寫作「編戶」。 2. 隸書時期寫作「編戸」。 3. 磁州漢簡上的篆刻則寫作「彡戶」。
他的戶口要從鄉下編到城市,需要走一些手續來完成.
編戶口、編戶人員、編戶管理、編戶制度。
遷戶、遷移戶口、遷戶籍。
原籍、原戶口、遷回戶口。
【别人正在浏覽】組詞
近義詞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