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編戶的意思、編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編戶的解釋

[person written into household register] 指編入戶口的平民

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史記·貨殖列傳·序》

詳細解釋

編入戶籍的普通人家。《漢書·梅福傳》:“今 仲尼 之廟不出 闕裡 , 孔 氏子孫不免編戶。”《北齊書·文宣帝紀》:“ 周 曰 成 康 , 漢 稱 文 景 ,編戶之多,古今為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至那仆底國》:“編戶安業,國用豐贍。” 宋 王安石 《敕榜交趾》:“比聞編戶,極困誅求。” 清 唐甄 《潛書·存言》:“富在編戶,不在府庫。若編戶空虛,雖府庫之財積如丘山,實為貧國。” 梁啟超 《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至於匹夫編戶,豈直不能與聞國是,乃至視之若奴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編戶是古代戶籍制度中的核心概念,指被正式編入國家戶籍的平民家庭。這一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并在秦漢時期形成嚴密體系。《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編入戶籍的民戶”,強調其作為國家賦稅徭役基礎單位的法定身份。

從詞源結構分析,“編”取編排、登記之意,“戶”指家庭單位,二字組合凸顯官府對人口的系統化管理。《中國曆史大辭典》指出,編戶需承擔田租、口賦、兵役等義務,其身份與“奴婢”“賤民”等未編入正式戶籍的群體形成鮮明對比。

該詞彙在文獻中存在曆時性演變:先秦典籍《商君書》已有“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記載,至唐代《唐律疏議》明确“諸脫戶者,家長徒三年”,反映出編戶制度不斷強化的過程。現代史學研究中,“編戶齊民”更成為解析古代社會結構的重要概念。

從語言學角度考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編戶”為動賓結構合成詞,其構詞法體現了古代行政術語的特征。相關衍生詞彙如“編氓”“編民”等,均以不同側面诠釋戶籍管理制度對社會成員的規範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編戶”是中國古代戶籍制度中的核心概念,指被正式編入國家戶籍的平民家庭。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編戶即“編入戶籍的平民”,是相對于特權階層(如貴族、奴婢等)的普通百姓。這些家庭需要承擔賦稅、徭役等國家義務,如《史記》所言“匹夫編戶之民”(《貨殖列傳·序》)。

二、曆史發展

  1.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商鞅變法時期(約公元前4世紀),通過《分戶令》建立戶籍制度。
  2. 漢代完善:漢武帝時期形成系統的編戶齊民制度,《漢書》記載孔子後裔“不免編戶”(《梅福傳》)。
  3. 持續沿用:北齊時“編戶之多,古今為最”(《北齊書》),唐代玄奘記載“編戶安業”的治理成效。

三、制度特點

四、文獻例證

宋代王安石曾用“編戶極困誅求”反映百姓賦稅壓力(《敕榜交趾》),清代唐甄更直言“富在編戶,不在府庫”(《潛書》),說明這一制度貫穿整個帝制時代。

(注:以上内容綜合自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完整文獻可查閱《史記》《漢書》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迦嚧香襃譽背熟貶所不脩成育癡頑老子從兄盜鬻第室怼憾反亂奮辭豐敗撫字催科個人沽名函箱陣悍壯徽織楜椒胡同兒醬匠家貧親老結跏警勉襟聯抉瑕摘釁坤幹勞動局梁皇忏兩鼠鬥穴裂餅理據流禦聾矒篃竹盟文勉強木怪汧渭峭巘氣化親蠶掃晴娘善意韶光虱官識神收維手照水牛兵水畔輸家亭勻童山濯濯荼苦托腔喔纖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