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卧于草荐之上。谓谢罪待刑。《汉书·元后传》:“车骑将军 音 藉槀请罪, 商 、 立 、 根 皆负斧质谢。” 颜师古 注:“自坐槀上,言就刑戮也。”《南史·王准之传》:“及闻 臺城 不守,乃举哀素服,藉槀不食。”
藉槀(jiè gǎo)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用稻草、禾秆等植物茎叶编织而成的垫席。《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以禾秆为席”,多用于形容简陋的坐卧用具或特定礼仪场合的铺垫物。
从构词法分析,“藉”本义为铺垫、衬垫,《说文解字》释作“祭藉也”,特指祭祀时承放祭品的垫席;“槀”通“稿”,即禾秆。《辞源》指出该词在《汉书·贾谊传》等典籍中,常与“示惩”相关联,如“藉槀请罪”指罪人卧于草席上以示自惩,后引申为谢罪的代称。
在礼制应用层面,藉槀具有双重象征:其一代表生活简朴,常见于隐士或贫寒之士的居所描述;其二作为礼仪符号,《周礼注疏》记载藉槀可用于祭祀、丧葬等仪式,通过粗粝的材质传递庄重肃穆的情感。这一物象在历代文学作品中亦被赋予坚贞、自省等文化隐喻。
“藉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字面解释
二、具体含义
谢罪待刑的仪式行为
指古代请罪时的一种自罚仪式:主动坐在草垫上,表示甘愿接受刑罚。例如《汉书·元后传》记载,车骑将军音“藉槀请罪”,颜师古注“自坐槀上,言就刑戮也”()。
极端哀痛或自责的表现
如《南史·王准之传》中,王准之在听闻臺城失守后“藉槀不食”,即通过坐卧草垫、绝食表达哀悼与自责()。
三、用法特点
四、延伸关联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获取更系统的释义与例证。
皑白悲恻逼斥柄文钱部长会议操神唱嚎常宿打簇代数学基本定理戴月披星诞淫刀杖风德風紋抚戍秆子公单诖乱画作忽忘贱耻交货矫揉造作计局近似值济世之才旧家谲险诳动烂坏毛胚民蠹闹宗派内诚捻脚捻手陪卫贫稚情神骑射遒美沈游石科束身就缚死路死心落地投梭折齿颓俗瓦藓卫生院问断文疏侠辂香虬弦管详寻衔橜之变晓语铣床邪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