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菅蒯的意思、菅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菅蒯的解释

(1).茅草之类。可编绳索。 汉 王逸 《九思·遭厄》:“菅蒯兮壄莽,雚苇兮仟眠。”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变泥沙为丹雘之姿,植菅蒯作芝兰之秀。”

(2).喻微贱的人或物。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陛下不弃菅蒯,爱同丝麻。”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惟忧弃菅蒯,敢望侍帷幄。” 清 唐孙华 《赠夏重》诗:“恶草等菉葹,微材仅菅蒯。”

(3).指草鞋。 唐 刘商 《赠严四草履》诗:“轻微菅蒯将何用,容足偷安事颇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菅蒯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复合词,由两种植物名称“菅”和“蒯”组合而成。根据《汉语大词典》《中国植物志》等权威文献记载,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义与植物特性

    • 菅(jiān):指禾本科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细长坚韧,古时常用于编织草鞋、草席或覆盖屋顶。例如《诗经·小雅》有“白华菅兮”之句,描述其生长形态。
    • 蒯(kuǎi):为莎草科蒯草属植物,茎秆粗硬,可制绳索或编席。《礼记·玉藻》提到“蒯席”,即用蒯草编织的席子。

      两者均为古代重要的生活材料,故常并称。

  2. 引申与文学意象

    因菅、蒯质地粗糙,古人多以此喻指“微贱之物”或“平凡事物”。如《左传·成公九年》载:“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强调物尽其用的哲理。唐宋诗词中也借“菅蒯”表达质朴或乡野情怀,如陆游《村居》中“菅蒯生涯亦偶然”。

  3. 文献用例佐证

    明代《本草纲目》提及“菅蒯”的实用价值,称其“茎叶可用,贫者赖以资生”。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进一步区分二者形态,强调蒯草“茎有节,中空如竹”的特征。

(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李时珍《本草纲目》)

网络扩展解释

“菅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读音与构成
    拼音为jiān kuǎi,由两种草本植物“菅”和“蒯”组合而成,均属禾本科植物。其中“菅”指叶子细长的茅草,“蒯”指可制绳或编织的草本植物。

  2. 基本含义
    指茅草类植物,可用来编织绳索、草鞋等实用物品。例如《左传·成公九年》提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强调其虽低贱但不可或缺的实用价值。

  3. 比喻意义
    引申为微贱的人或事物。古代文献中常以“菅蒯”自谦或形容身份低微者,如南朝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中用“不弃菅蒯”表达自谦。

  4. 文学与历史引用
    该词多见于典籍,如《后汉书》以“菅蒯”对比高贵的“丝麻”,突出物尽其用的哲学思想。

  5. 其他用法
    偶尔代指草鞋,因古代常以菅、蒯编织足部用品。

“菅蒯”既指具体植物,又承载古代社会对资源利用和阶层隐喻的双重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巴比伦薄軬车报命贬駮逼索孛孛测悟谗慝之口蟾蠩俦亚触类而通蹙敌丹溜登带兜囊恶叉白赖废柴愤时疾俗傅御公廨田乖僻孤往故主毫不在乎好闻欢幸回九江畿金龛佶屈楷隶嵁絶揽延利惹名牵利械炉亭赂息卖契蛮箐慕思娘子关鸟言七覆攘择睿思如切如磋丧天害理三门干部上面眚灾耍叉爽心豁目蓑笠铁脚通才练识土库屯危无妄之福线板儿邪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