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复命。奉命办事完毕,回来报告。书信中亦用作谦词。《史记·太史公自序》:“奉使西征 巴 蜀 以南,南略 邛 、 笮 、 昆明 ,还报命。”《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王兄 暂请回步,来早定当报命。”《老残游记》第十八回:“ 白公 道:‘差你往 齐东村 明查暗访,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有什么别样案情?限一个月报命。’” 鲁迅 《书信集·致罗清桢》:“至于交换木刻,则因为我和那边的木刻家,均无直接交际,忽有此举,似稍嫌唐突,故亦无以报命。”
(2).犹报聘。《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匈奴 遣使来献,使中郎将报命。”《周书·萧詧传》:“ 太祖 又令 荣权 报命,仍遣开府 杨忠 率兵援之。”
“报命”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指完成任务后向上级回复或汇报,属古代行政、公务场景常用语。例如:
外交礼节
特指答谢性回访,如《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时期“匈奴遣使来献,使中郎将报命”,即外交使节往来中的礼节性回应。
书信谦辞
古代书信中用作谦词,表示“将按吩咐执行后回复”,如《初刻拍案惊奇》中“王兄暂请回步,来早定当报命”。
部分低权威性来源(如)提到“祈求命运”的宗教含义,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或词典,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读,建议以高权威古籍用例为准。
报命是一个汉字词汇,其拆分部首为扌(手)和言。它的总笔画数为9画。
“报命”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在古代的信仰体系中,人们普遍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命运,而命运的走向可以通过祭祀和神灵庇佑来改变。因此,“报命”这个词用来描述通过祭祀等方式寻求神灵庇佑,以转变或改善命运。
在繁体字中,“报命”一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报命”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整体上是相似的。
以下是一个使用“报命”一词的例句:
他希望通过祈祷和祭祀来报命,以期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下是一些与“报命”相关的组词:
报答、报应、命运
以下是一些与“报命”近义的词汇:
祈求、祷告
以下是一些与“报命”反义的词汇:
放弃、不顾
安其生凹面钟摽置不情之请朝台垂龆楚江体村疏麤物迨及黨同妬異道大莫容恩旨鹅眼沸滭斧节高年羹臛共吺灌溢贵室咕咙过儿好说后事驩乐浑象教民觐省戄然遽卒克勤克俭浪迹萍踪连襟脸面毛锥闷吐靡敝明论鸣舷盘篮偏提辟聘洽衿乞貣日昃不食丧梆三家瘙疳沙囊身意説古话説来説去逃越退食从容武丁无可比拟瑕恶香国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