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疆埸的意思、疆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疆埸的解释

[border defence] 边界,边防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诗·小雅·信南山》。毛传:“埸,畔也。” 孔颖达疏:“以田之疆畔至此而易主,名之为易。”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

奉疆埸之任。——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详细解释

(1).田界;田边。《诗·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埸有瓜。” 毛 传:“埸,畔也。” 朱熹 集传:“於畔上种瓜,以尽地利。”《汉书·食货志上》:“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於疆易。”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 麟州 屈野 水西有田与 夏 虏相接,疆埸不明,数十年来,虏盗耕之。”

(2).边界;边境。《左传·桓公十七年》:“疆埸之事,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 孔颖达 疏:“疆埸,谓界畔也。” 杨伯峻 注:“埸音易,边境也。疆埸为同义连绵词。”《荀子·富国》:“观国之治乱臧否,至於疆易而端已见矣。” 杨倞 注:“易,与‘埸’同。”《三国志·吴志·士燮传》:“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餘年疆埸无事。”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兵士杂於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埸之权。”

(3).犹疆土,领土。《南史·章华传》:“今疆埸日蹙, 隋 军压境,陛下如不改絃易张,臣见麋鹿復游於 姑苏 矣。”《明史·明昇传》:“今足下疆埸,南不过 播州 ,北不过 汉中 ……而欲藉一隅之地,延命顷刻,可谓智乎?” 章炳麟 《箴新党论》:“甲午 辽东 之役,丧师糜财,疆埸日蹙。”

(4).指战场。 唐 杜牧 《为中书门下请追尊号表》:“今陛下用仁义为干戈,以恩信为疆埸,所求必至,有鬭必先。” 宋 王安石 《王凯赠节度使制》:“将帅之臣,出乘疆埸,而有执敌捍患之材,入总营屯,而有折衝销萌之用,则序功録德,当以厚终。” 章炳麟 《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或谓民知爱国,则自以效命疆埸为美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疆埸”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一、本义与引申义

  1. 地理边界

    “疆”指国土的边陲,“埸”古义为田界,《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最初指代“国境或田地的边界”。例如《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郑人怒君之疆埸”,即描述诸侯国之间的领土分界。

  2. 军事引申

    因古代边界常为战事发生地,《辞源》载明该词引申为“战场”义,如宋代王禹偁《赠采访使閤门穆舍人》诗“玉节颁藩镇,貔貅换疆埸”,此处指代戍边战场。

二、词源辨析

“埸”(yì)与“场”(chǎng)存在形近义殊的特点,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埸从易,谓田之界限”,与“疆场(chǎng)”指代开阔平地的语义形成区别,现代使用中需注意避免混淆。

参考来源: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7册
  2. 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
  3. 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嘉庆刊本

网络扩展解释

“疆埸”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āng yì,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区别,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边界/边防
    指国家或地区的边境线,强调领土分界或防御范围。例如《诗·小雅·信南山》中“中田有庐,疆埸有瓜”即描述田界与边防的关联。
    例句:为保卫祖国的边境,许多战士浴血疆埸。

  2. 田边/田界
    原指农田的边界,后扩展为泛指界限。《说文解字》中“埸”本意为“田畔”,故“疆埸”可指具体的田界划分。

  3. 疆土/领土
    在部分文献中代指国家或政权的统治范围,与“疆域”相近,但更强调边界属性。

  4. 战场
    古代因“埸”与“场”形近而混用,后衍生出“疆场”一词(如“驰骋疆场”),特指战场。


二、用法与辨析


三、相关词汇对比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班加西必世伯始逋发不弃餐风啮雪苍莽成位除岁大北胜道祠得负斗絶飞冲钩针悍横寒雾豪侠诃短鹤鸾红场荟集婚纱昏睡简兵解发集体舞闶闳浪翁雷精了账崊嵚林沼流动郦元卯上民表难捱凝明清平话磬钱阙狄却敌冠仁义之兵善刀而藏逝踵素诚腾文天谴頽褫退婴弯头伟美文报局香红憸柔岘山碑消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