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缟纰的意思、缟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缟纰的解释

帽的白色缘边。《魏书·礼志四》:“就如 郑 义,二十七月而禫,二十六月升,布深衣,素冠,縞紕及黄裳、綵缨以居者,此则三年之餘哀,不在服数之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缟纰(gǎo pī)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与古代服饰文化密切相关,特指丧服中用于镶边的白色生绢。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缟(gǎo)

    • 本义指未经染色的白色生绢。《说文解字·糸部》载:“缟,鲜色也。从糸,高声。”(《说文解字注》)
    • 引申为素白色,常用于形容丧服或朴素衣物,如《礼记·玉藻》云:“缟冠素纰。”
  2. 纰(pī)

    • 原指织物边缘的装饰镶边。《说文解字·糸部》:“纰,缘也。从糸,比声。”
    • 在丧服语境中,专指冠帽或衣服的白色镶边,象征哀悼。

二、词义溯源

“缟纰”作为复合词,最早见于《礼记·玉藻》:

“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

此处描述丧礼中“大祥祭”(父母丧后25个月)时所戴的冠帽:以白色生绢(缟)为冠体,镶以素色边饰(纰),体现从重丧到轻丧的过渡礼仪(《礼记正义》)。


三、文化内涵

在古代丧服制度中,“缟纰”是礼仪规范的物质载体: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说文解字》(汉·许慎)

    对“缟”“纰”的形义解析,奠定词义基础。来源:汉典网《说文解字》条目

  2. 《礼记·玉藻》

    直接记载“缟冠素纰”的礼制场景。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礼记》原文

  3. 《仪礼·丧服》

    详述丧服制度中冠饰的等级规范。来源:国学大师《仪礼》注疏


五、现代应用提示

该词属历史文化词汇,现代汉语极少使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传统礼仪考据。如需深入探究,建议结合《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互证,以全面把握周代丧服制度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缟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缟”指未经染色的白色丝织物(),“纰”在古汉语中表示布帛的边缘或镶边()。合指古代丧服中帽子的白色镶边,如《魏书·礼志四》记载:“素冠,縞紕及黄裳”,描述丧礼服饰的细节()。

  2. 语境用法
    该词多见于古籍,特指服丧期间穿戴的素色衣冠装饰,强调礼仪规范()。


二、扩展与引申


三、发音与结构


四、注意事项

不同来源对“缟纰”的释义侧重不同: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魏书》原文或古代服饰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兵要地志步罡不壹而足词讼刀兵大社風靡雲涌風匣共线钩绾庋县果枝还嗣汉籍酣醑汗颜无地合离合群火鉢贾虎荀龙涧壑荐居积冰劫簸进酖看风使帆类禡离本趣末丽雅马尾蜂明知墓隧慕殉挠扰黏度捧到天上碰劲儿朋执破铜烂铁气竭声澌清新俊逸亲媚忍虐赏俸石季伦十使守司飧泻贪仕谭思天壍天睿投酒脱归脱亡腕表微嫌香薰薰想着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