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武帝 患病, 江充 说是巫蛊为祟,并预埋桐木人于太子6*宫地下,然后掘起,以诬陷 戾太子 。见《汉书·江充传》。后以“掘蛊”为诬陷帝位继承人的典故。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褒赐》:“ 天后 致投杼之疑, 中宗 忧掘蛊之变。”《旧唐书·则天6*皇后纪》:“ 隋 尚书令 杨素 ,昔在本朝,早荷殊遇……摇动冢嫡,寧唯掘蛊之祸;诱扇后主,卒成请蹯之衅。”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掘蛊汉语 快速查询。
“掘蛊”是一个源自汉代历史事件的典故性词语,其含义与政治诬陷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读音:jué gǔ
结构:动词+名词组合,字面意为“挖掘蛊术”
源自《汉书·江充传》记载:汉武帝晚年患病,宠臣江充为打击政敌,预先在太子刘据(谥号戾太子)宫中埋下桐木人偶,后假借搜查巫蛊之名掘出,诬陷太子行巫蛊之术,最终导致太子自杀的惨剧。
本义特指江充构陷太子的具体事件,后引申为:
该词现已罕用于日常语境,主要出现在:
建议需要深入研究的读者参考《汉书·江充传》原文及唐代史书相关记载,以全面理解这一典故的演变脉络。
掘蛊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掘”和“蛊”两个字组成。《康熙字典》中,“掘”的本义是挖掘、采集,“蛊”的本义是草药。因此,掘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采集或挖掘草药。
掘蛊的部首是手和虫,其中,“掘”的手部表示与手相关的动作,虫部表示与虫子相关。“蛊”的部首是虫,表示与虫子相关的事物。根据这些部首的组合,我们可以知道掘蛊与挖掘与草药有关联。
笔画方面,“掘”共有11画,“蛊”共有11画。
掘蛊是古汉字词语,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繁体字中,“掘”和“蛊”的形状保持不变,没有什么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古代的“掘”字可能与现代的写法有所差异,但整体结构和意义基本保持一致。至于“蛊”字,在古代的写法也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的表示虫子的形象应该是相似的。
1. 他是一位擅长掘蛊的草药师,每次都能找到珍贵的草药。
2. 为了治愈他的病,她不惜亲自去深山采集掘蛊。
掘蛊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词语,例如掘地三尺、掘墓、蛊惑等。
近义词:采药、挖掘草药
反义词:种植草药、收割草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