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枷号的意思、枷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枷号的解释

旧时将犯人上枷标明罪状示众。 明 黄瑜 《双槐岁钞·石主事捄师》:“ 李祭酒 时勉 忤权璫 王振 ,枷号於监前。”《清史稿·仁宗纪》:“刑部疏,审明 王树勋 即僧 明心 ,矇混捐保职官。得旨:枷号两个月,遣戍 黑龙江 。”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云山 因 苟 军之抢掠 乾州 ,深恶之,到 乾 时拿获五标一营后哨兵士八名,及哨官 胡玉林 一名,枷号辕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枷号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特有的耻辱刑与体罚相结合的刑罚形式,其核心特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涵:

一、刑具形制与执行方式 指将长方形木质刑具"枷"套于犯人颈部,刑具表面以朱笔书写犯罪事由,在《大明律·刑律》中明确规定枷重分十五斤、二十斤、二十五斤三等,枷号时间按罪分五日、半月、一月、三月等。刑犯需在衙门前、城门或市集等公共场所示众。

二、刑罚性质的双重性 该刑罚兼具肉体惩戒与精神羞辱功能,既通过限制行动自由和肉体折磨实现惩罚,又利用公共空间的示众达到"警众"效果。明代《御制大诰》记载,这种"示众以辱"的惩戒方式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尤为常见。

三、制度演变轨迹

  1. 唐代始见"枷项示众"的记载
  2. 宋代形成"枷号"专称
  3. 明清时期发展出"枷号游街"的变体
  4. 1905年《大清现行刑律》正式废止

现代汉语词典中,"枷号"词条释义需注意与普通"枷锁"概念区分,强调其作为法定刑种的制度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法律用语词典》指出,该词在近代白话小说中的使用常与"刺配""杖责"等刑罚并列出现。

网络扩展解释

“枷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制度,其核心含义是将犯人戴上木枷并公开示众,以标明罪状、实施惩戒。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枷号是由“枷”和“号”组成的复合词:

2.历史演变

3.实施方式

4.作用与意义

5.现代延伸

在非刑罚语境中,“枷号”可比喻精神或制度上的束缚(如成语“枷锁”),但此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具体案例或刑具形制,可参考历史文献如《清史稿》《双槐岁钞》等原始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谙通白版侯必律律不遗寸长菜饭长林崇兰啜菽饮水萃集盗采刀耕火种地阵笃挚粉茧福智改窜该见隔壁账格尔木市馆官桂丛函陕缄鏁竭蹶嗟忧鲸波鼍浪衿佩酒妇九侯据证鸾俦凤侣漫尔梅真蝱虫懜懜镆耶目眩头晕内朝片面性剽遬评章戚里轻生重义曲术认仇作父热饮茙菽若下寿星耍尖送手帕条幅调色板停食绨袠同年妹统一口径维絷夏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