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神臂弓的意思、神臂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神臂弓的解释

弓名。相传为 宋 熙宁 中民间 李宏 所造。弓置架上,以足踩蹬张弓发射,距三百步,能穿重札,故名。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神臂弓》:“神臂弓出於弩遗法,古未有也。 熙寧 元年,民 李宏 始献之入内……其法以檿木为身,檀为弰,铁为蹬子鎗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札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二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笴。 神宗 閲试,甚善之。於是行用,而他弓矢弗能及。”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三:“ 宋 之神臂弓,本弩也。名为弓者有故,弓弦必刮弩臂而行。弓力不尽於矢,神臂於臂之行矢处,削而下之,弦得空行,力得尽於矢也。”参阅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神臂弓是中国古代一种著名的单兵强弩,在宋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历史文献与权威研究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神臂弓

读音:shén bì gōng

词性:名词

核心释义:

宋代发明的重型单兵弩机,以射程远、威力大著称,因需用脚蹬臂拉之力开弓而得名。其名称中的“神臂”既指操作方式(以臂力配合腰腿发力),亦暗喻其性能超凡。


二、结构特征

  1. 复合弓身

    采用桑木、檀木等硬木为弩身,牛角与牛筋复合层压为弓片,结合动物胶粘合工艺,蓄能效率远超普通弓弩。

    来源:《武经总要》(宋代官修军事著作)对弩具构造的记载。

  2. 精密弩机

    配备青铜扳机与刻度望山(瞄准器),通过“牙”(挂钩)、“悬刀”(扳机)联动释放弓弦,射击精度显著提升。

    来源:沈括《梦溪笔谈·器用》


三、历史渊源与实战价值

  1. 起源与定型

    北宋熙宁年间(1070年代)由党项族工匠李定(一说李宏)献于朝廷,经军器监改良后定型,射程达三百四十余步(约240米),可贯穿重甲。

    来源:《宋史·兵志》

  2. 军事应用

    南宋名将吴玠、刘锜曾以神臂弓配合“叠阵”战术,在和尚原、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军铁骑,成为对抗北方骑兵的核心武器。

    来源: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3. 技术失传

    因制造工艺复杂且管控严格,元代后逐渐失传。明代《天工开物》称其“制度已不可考”,仅存文字描述。

    来源:宋应星《天工开物·佳兵》


四、文化影响


权威参考文献

  1. 沈括. 《梦溪笔谈》卷十九·器用. 中华书局, 2009.
  2. 脱脱等. 《宋史·卷一百九十七·兵志十一》. 中华书局, 1985.
  3.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六.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4. 宋应星. 《天工开物·佳兵第十五》.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6.
  5. 王曾瑜. 《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 中华书局, 2011.
  6. Joseph Needham.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网络扩展解释

神臂弓是北宋时期的重要远程武器,又称神臂弩,其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神臂弓是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由民间工匠李宏发明的一种复合弩。它属于弩类武器,需借助机械力发射,而非单纯依靠人力拉弓。

二、结构与特点

  1. 材质构造
    弓身以檿木(山桑木)为主体,檀木作弰(弓两端),铁制蹬子枪头,铜制马面牙发装置,麻绳与丝线混合为弦。
  2. 尺寸参数
    弓身长三尺三寸(约1.04米),弦长二尺五寸(约0.79米),箭矢总长约20-25厘米。
  3. 发射方式
    需将弩身置于地面,用脚踏住铁蹬,借助全身力量张弦上箭。

三、性能与军事应用

四、历史评价

金人称其为“宋军最精妙兵器”(《遗行府四帅书》),《容斋三笔》记载其“他弓矢弗能及”。尽管具体形制已失传,但作为冷兵器时代的技术巅峰,神臂弓在宋代军事史上具有标志性地位。

(注:部分数据存在文献差异,如射程数值因宋代度量标准不同而有多种推算结果。)

别人正在浏览...

傲逸百年好事板齿博施济众侧帽岑岑怅人琴常山蛇丑羯蜍蟾春料摧落点漆璧电舒独创翻雕飞鈎飞鞚风俗画负进负耒赶街子果乾横奔訇哮花貎蓬心回驳混元腱弓践形椒疮洁精精荧进剿衿肘急先锋肯可冷曹粮秣历碌门垣溟鸿朴索疲弊剖面图蒲轮清调曲寝想旗望日相如弃敝屣入深珊钩售卖手扎赎解司马肃眘晩造瓮中捉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