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碧纱幮的意思、碧纱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碧纱幮的解释

亦作“ 碧纱厨 ”。以木为架,顶及四周蒙以绿纱,可以折迭。夏令张之,以避蚊蝇。 唐 王建 《赠王处士》诗:“松树当轩雪满池,青山掩障碧纱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今宵同会碧纱厨,何时重解香罗带?” 明 谷子敬 《醉花阴·豪侠》套曲:“摇紈扇玉体相捱,有翡翠轩碧纱幮避暑楼臺。”《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这个员外,冬眠红锦帐,夏卧碧纱厨。”《红楼梦》第三回:“我就在碧纱厨外的床上,很妥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碧纱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一种用绿纱制成的可折叠蚊帐,常见于夏季避蚊蝇。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二、结构与用途

  1. 结构:以木为骨架,顶部及四周覆盖绿色薄纱,可折叠收纳。
  2. 功能:
    • 避蚊蝇:夏季使用,防止蚊虫侵扰。
    • 营造清凉:绿纱透光透气,适合消暑。
    • 分隔空间:古代常用于居室或庭院,作为临时隔断。

三、文学与文化意象

该词在诗词中频繁出现,体现其作为雅致生活的象征:


四、演变与相关考据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王建、陆游等原诗或《西厢记》相关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碧纱幮》的问题!下面是对每个方面的简要回答: 意思:《碧纱幮》又称作《绿纱幮》,指配襟纱幮上的一种绿色丝线。 拆分部首和笔画:《碧纱幮》的部首是纟(纤维部首),共有7个笔画。 来源:《碧纱幮》一词起源于古代汉语,是形容一种色彩独特的纱质面料。 繁体:《碧纱幮》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碧的字形为“石”上加“立”和“十”,纱的字形为“纟”上加“少”,幮的字形为“巾”下加“巜”。 例句:她穿着一件碧纱幮的华丽礼服,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 组词:碧纱幮带、碧纱幮衣、碧纱幮绸、碧纱幮裙等。 近义词:绿纱幮、青纱幮。 反义词:红绸。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