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纱幮的意思、碧纱幮的详细解释
碧纱幮的解释
亦作“ 碧纱厨 ”。以木为架,顶及四周蒙以绿纱,可以折迭。夏令张之,以避蚊蝇。 唐 王建 《赠王处士》诗:“松树当轩雪满池,青山掩障碧纱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今宵同会碧纱厨,何时重解香罗带?” 明 谷子敬 《醉花阴·豪侠》套曲:“摇紈扇玉体相捱,有翡翠轩碧纱幮避暑楼臺。”《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这个员外,冬眠红锦帐,夏卧碧纱厨。”《红楼梦》第三回:“我就在碧纱厨外的床上,很妥当。”
词语分解
- 碧的解释 碧 ì 青绿色的玉石:碧玉。 青绿色:碧绿。金碧辉煌。碧空。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 纱幮的解释 亦作“ 纱厨 ”。纱帐。室内张施用以隔层或避蚊。 唐 司空图 《王官》诗之二:“尽日无人只高卧,一双白鸟隔纱幮。” 宋 李清照 《醉花阴》词:“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元 张可久
网络扩展解释
“碧纱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一种用绿纱制成的可折叠蚊帐,常见于夏季避蚊蝇。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 碧:指青绿色,形容纱帐颜色。
- 纱:指丝织品,强调材质的轻薄。
- 幮(chú):即帐子,形似橱柜,故也作“碧纱厨”。
整体意为木制框架外罩绿纱的折叠式蚊帐,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
二、结构与用途
- 结构:以木为骨架,顶部及四周覆盖绿色薄纱,可折叠收纳。
- 功能:
- 避蚊蝇:夏季使用,防止蚊虫侵扰。
- 营造清凉:绿纱透光透气,适合消暑。
- 分隔空间:古代常用于居室或庭院,作为临时隔断。
三、文学与文化意象
该词在诗词中频繁出现,体现其作为雅致生活的象征:
- 唐代王建《赠王处士》:“青山掩障碧纱幮”,描绘隐士清幽居所。
-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以“碧纱厨”暗示男女主角私密相会场景。
- 陆游《睡起》中“云碧纱幮薄欲无”,借纱帐渲染夏日闲适氛围。
四、演变与相关考据
- 异写形式:因“幮”与“厨”同源,古籍中常混用,但含义一致。
- 历史记载:汉典《字林》提及“幮”为橱形帐,印证其形制。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王建、陆游等原诗或《西厢记》相关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碧纱幮》的问题!下面是对每个方面的简要回答:
意思:《碧纱幮》又称作《绿纱幮》,指配襟纱幮上的一种绿色丝线。
拆分部首和笔画:《碧纱幮》的部首是纟(纤维部首),共有7个笔画。
来源:《碧纱幮》一词起源于古代汉语,是形容一种色彩独特的纱质面料。
繁体:《碧纱幮》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碧的字形为“石”上加“立”和“十”,纱的字形为“纟”上加“少”,幮的字形为“巾”下加“巜”。
例句:她穿着一件碧纱幮的华丽礼服,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
组词:碧纱幮带、碧纱幮衣、碧纱幮绸、碧纱幮裙等。
近义词:绿纱幮、青纱幮。
反义词:红绸。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