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ifle;minor matter;petty thing;minimal;minuscule] 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十的百万分之一
祸患常积于忽微。——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1).古代极小的度量单位名。《汉书·律历志上》:“銖者,物繇忽微始,至於成著,可殊异也。” 清 黄宗羲 《答刘伯绳问律吕书》:“其釐之积,便奇零而为忽微矣。”
(2).极言细微。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发於忽微,形於音声,播於歌咏,见之於人事。”《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忽微"是汉语中源自古代度量单位的复合词,原指极小的数量单位。《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古代极小的度量单位名,后泛指极微小的事物或数量",其词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过程。
从词源构成分析,"忽"与"微"在古汉语中均为微小计量单位,据《说文解字注》记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而"微"则相当于百万分之一尺。二者组合后形成递进式复合结构,强调事物微小程度呈几何级数递减的特征。在语法功能上,该词既可作名词表示具体量值,如《汉书·律历志》载"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其中"黍累"即含忽微之义;也可作形容词描述抽象概念,如欧阳修《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哲学引申。
现代汉语中,"忽微"多用于书面语境,常与"不遗""慎防"等动词搭配,构成"不遗忽微""慎防忽微"等四字格,体现对细节的重视。相较于"毫厘""涓埃"等近义词,《近义词辨析词典》指出其更强调事物发展初期的潜在性特质,多用于警示量变引发质变的哲理表述。
“忽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忽微”指极其微小的单位或事物,具体可拆解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新五代史·伶官传》或《汉书·律历志》原文。
凹入败藁不试测算谗狠称伐侈俗篪竹船长当庭德运电文迭毁砥厉名号对流躲躲藏藏泛驾该敏勾股拐局贵兆恒岳鸿编画塑胡嘲嘉祯精练吉祥杵拘领乐国乐战六英乱弹琴卤硷落屋駡话骂题没颠没倒默默那畔嗯啊拈花弄月庞眉跑马占荒平论戚促清酒麴蘖戎行若为身上豕豪为数温文儒雅无碑记武士道无心散卓五音六律虾鬼协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