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卤鹻 ”。石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卤咸》:“凡盐未经滴去苦水,则不堪食,苦水即卤水也。卤水之下,澄盐凝结如石者,即卤硷也。 丹溪 所谓石硷者,乃灰硷也,见土类。 吴普 《本草》谓卤鹻一名卤盐者,指卤水之盐,非卤地之盐也,不妨同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卤咸》引《名医别录》:“卤鹻生 河 东地泽。”
根据现有资料,“卤硷”(或写作“卤鹻”)是古代对一种矿物质的称呼,其含义及来源可归纳如下:
定义与形成
卤硷指盐卤水(制盐过程中产生的苦水)经沉淀凝结形成的块状物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未经处理的盐卤水苦涩不可食用,其底部凝结的固体即为卤硷,属于石碱类物质。
名称辨析
需注意“卤硷”与“卤盐”的区别:卤盐指卤水中的盐分,而卤硷特指卤水凝结成的固体。李时珍提到,二者名称易混淆,但本质不同。
历史用途
古代卤硷可能用于医药或工业(如清洁、制皂)。《本草纲目》将其归入金石类药物,但未详细说明具体功效,推测与矿物药应用相关。
提示:当前资料权威性较低,若需深入研究,建议查阅《本草纲目》原文或权威中医药典籍。
卤硷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以盐碱性质为主的化学盐。卤是指盐,硷是指碱。因此,卤硷就是指盐碱化合物。
卤硷的部首为“钅”(金),其中“”表示汉字形状的偏正旁部首。“卤”由“八”和“呂”组成,共8个笔画,“硷”由“石”和“礻”组成,共11个笔画。
卤硷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实录日房仪成书》中。在繁体字中,卤硷的写法并没有明显差别。
在古代,卤硷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卤硷并没有出现在古代常见的字典中,因此关于古代卤硷的汉字写法暂时无法确切了解。
1. 这种土壤含有大量的卤硷,不适宜种植作物。
2. 食盐是一种常见的卤硷化合物。
卤硷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多个词语,如:卤水、卤肉、硷性等。
卤硷的近义词包括:盐碱、碱性物质、碱性盐。
卤硷的反义词包括:酸性物质、酸性盐。
宝莲壁橱播糈不落手不只蟾户逞炫扯篷拉纤酬币搥琢村庵大夫松掂度地温干了给钱官法帖蛊道贵色孩子们呵脬鸿藻灰炉扈翌类木行星蠡屏理塞六铢狸物马包马陵之战蛮酋耄期绵渺牧靡褭褭婷婷平曲钱清诮哗球路带却火雀稔乱儒素三巳山石榴沈泒神山适世衰谬体德通驰推拥威垂委顺文几文緖下酒物想望硣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