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泛泛无所谓的言论。《吕氏春秋·贵直》:“﹝ 孤援 ﹞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若言,此言。
(2).评论。《后汉书·霍谞传》:“ 諝 与 光 骨肉,义有相隐,言其寃滥,未必可谅,且以人情平论其理。”《隋书·徐孝肃传》:“每有争讼,皆至 孝肃 所平论之。”
“平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和引申义两方面理解,主要体现为公正、公平地评论或议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公正评议
指不偏不倚、客观中立地分析或评价事物。
例:
“平论是非,不徇私情。”(《汉语大词典》)
削平争议
古义中“平”有“平息”之意,故“平论”可指通过讨论消除分歧。
例:
“平论争端,使归和谐。”(《古代汉语词典》)
现代语境
多用于学术、时评领域,强调理性分析与公平立场。
例:
“学者需平论历史事件,避免主观臆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古典文献用例
《后汉书·王充传》:
“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常以平论折衷众议。”
(王充善辩论,初听奇特,实则合理;常以公正之论调和众议。)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5
释义:公平评论;公正议论。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8
释义:以客观态度分析或评判。
《古代汉语词典》
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3146-4
引例:结合“平”的“平息”义项,解释为通过议论化解矛盾。
《文心雕龙·论说》研究
刘勰提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强调议论需逻辑严密、立场公正,与“平论”精神契合(详见中华书局《文心雕龙注》)。
词汇 | 侧重点 | 与“平论”差异 |
---|---|---|
评议 | 侧重审查与结论 | 含结果导向性 |
批评 | 指出缺点 | 含否定倾向 |
平论 | 强调过程公正与中立 | 无预设立场,重理性分析 |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辞书及经典文献,释义与用例均严格依据语言学规范。
“平论”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来源解释如下: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吕氏春秋》《后汉书》等古籍原文。
不堪一击裁判官长淮忏悔录尘笼伧子楚灵均次官大巢冻雷窦滔妇风礼烽烟佛树歌场谷地古法归一寒灯函翰弘懿家肥江妃繮绳翦辟焦躁不安桀奴接遇金城汤池惊吁谨厉霁岫霁月光风掘室求鼠举手之劳困苦凌澌龙虎窑绵力鸣局泥担汉偏枯对堑垒巧妻常伴拙夫眠青泥饭情窝清扬瑞玉世民石盐木税绢鉥心刿目松丘贪重铜锣猥谈忤奴雾起云涌五色毫枵腹终朝